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17: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5:36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自治区色拉寺藏明永乐八年(1410)刻本《甘珠尔》,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经,为永乐皇帝所颁赐,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对*的管辖。
色拉寺有妙音殿(甲失拉。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历史沿革
在色拉寺修建以前,宗喀巴大师在色拉寺所在地东边山腰上的色拉曲顶小寺里讲经说法,著述立说。并授记此处会形成一座弘扬中观思想的寺院,命令大慈法王释迦益西修建寺院。释迦益西(1352年——1435年)是宗喀巴的大弟子之一,是格鲁派时期的重要人物。
1409年,他代替宗喀巴应明成祖帝召请赴北京,1414年第二次入朝,次年受封大国师,公元1434年,明宣宗封他为大慈法王(藏文绛钦曲结),从此被人尊称为绛钦曲结,他是最早在内地修建格鲁派寺院者,明朝与格鲁派建立关系也是从他开始的。
1419年,绛钦曲结在内乌宗首领南喀桑布的资助下修建了色拉寺。后来逐渐形成了三个扎仓和三十二个康村。占地面积为114964平方米,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过9000人。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和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已有的规模。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院的特色风格。
色拉寺创建后的47年间,有四个扎仓(甲扎仓、仲顶扎仓、堆巴扎仓、麦巴扎仓),每个扎仓各有一名讲闻导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宗喀巴及门弟子贡钦洛卓仁青僧格在哲蚌寺担任讲闻导师时,由于一些人嫉妒,进行诬蔑和歪曲,心情不舒畅,便来到色拉。许多弟子跟随,喇嘛弟子一齐驻锡色拉,坚持讲闻传授,又吸引许多弟子来聚。几年中,只有在蔡公塘、德庆、拉莫等地巡回辩经,无固定住所,因此又称切巴扎仓。
纽吾宗本班觉杰和纽吾东*普尺班宗二人向贡钦弟子聂顿·班觉伦珠提出要求,建立守持贡钦主张的扎仓。聂顿40岁时,第八绕迥火狗年(1466年),上述二宗本承担施主,新建切仓的大殿和供殿。自此,色拉寺有了固定地点传法。堆巴扎仓中只有波窝和贡如两个康村的僧人,甲扎仓全部和仲顶扎仓的一部并入切巴扎仓,僧众日益增多。至第十二绕迥木鸡年(1705年)间的240年中,色拉寺只有堆、麦、切三个扎仓。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固始丹增曲杰的孙子拉藏杀害第司桑结嘉措、掌管*地方政权后,拉藏汗另设了俱的佛事扎仓,夏天在羌塘、冬季在拉萨居住。色拉寺旧大殿因遭水患,扩大新建成了集会大殿,旧大殿中的大部分佛像、经书、佛塔搬进了新殿,将旧大殿献给拉藏汗,作为他私人的佛事扎仓之所。自此,色拉寺开始有了阿巴扎仓。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蒙古次旺绕旦派遣大军进入*,杀死了拉藏汗,其跟随都基本上都爱到惩治,一时混乱,阿巴扎仓在色拉不能立足,分崩离析。
三年后,准噶尔军队被子赶出*,阿巴扎仓老僧洛桑群觉等三人,通过青海的次仁加台吉,向清朝唐熙皇帝上书呈服。降旨要关顾拉藏汗建立的佛事扎仓,七世*喇嘛格桑嘉措亦给予关怀和支持,第十二绕迥水虎年(公元1722年),阿巴扎仓得到修复,并一如既往仍可驻色拉原址。从此,可在阿巴扎仓修习密宗仪轨,讲闻习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5:36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自治区色拉寺藏明永乐八年(1410)刻本《甘珠尔》,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经,为永乐皇帝所颁赐,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对*的管辖。
色拉寺有妙音殿(甲失拉。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历史沿革
在色拉寺修建以前,宗喀巴大师在色拉寺所在地东边山腰上的色拉曲顶小寺里讲经说法,著述立说。并授记此处会形成一座弘扬中观思想的寺院,命令大慈法王释迦益西修建寺院。释迦益西(1352年——1435年)是宗喀巴的大弟子之一,是格鲁派时期的重要人物。
1409年,他代替宗喀巴应明成祖帝召请赴北京,1414年第二次入朝,次年受封大国师,公元1434年,明宣宗封他为大慈法王(藏文绛钦曲结),从此被人尊称为绛钦曲结,他是最早在内地修建格鲁派寺院者,明朝与格鲁派建立关系也是从他开始的。
1419年,绛钦曲结在内乌宗首领南喀桑布的资助下修建了色拉寺。后来逐渐形成了三个扎仓和三十二个康村。占地面积为114964平方米,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过9000人。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和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已有的规模。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院的特色风格。
色拉寺创建后的47年间,有四个扎仓(甲扎仓、仲顶扎仓、堆巴扎仓、麦巴扎仓),每个扎仓各有一名讲闻导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宗喀巴及门弟子贡钦洛卓仁青僧格在哲蚌寺担任讲闻导师时,由于一些人嫉妒,进行诬蔑和歪曲,心情不舒畅,便来到色拉。许多弟子跟随,喇嘛弟子一齐驻锡色拉,坚持讲闻传授,又吸引许多弟子来聚。几年中,只有在蔡公塘、德庆、拉莫等地巡回辩经,无固定住所,因此又称切巴扎仓。
纽吾宗本班觉杰和纽吾东*普尺班宗二人向贡钦弟子聂顿·班觉伦珠提出要求,建立守持贡钦主张的扎仓。聂顿40岁时,第八绕迥火狗年(1466年),上述二宗本承担施主,新建切仓的大殿和供殿。自此,色拉寺有了固定地点传法。堆巴扎仓中只有波窝和贡如两个康村的僧人,甲扎仓全部和仲顶扎仓的一部并入切巴扎仓,僧众日益增多。至第十二绕迥木鸡年(1705年)间的240年中,色拉寺只有堆、麦、切三个扎仓。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固始丹增曲杰的孙子拉藏杀害第司桑结嘉措、掌管*地方政权后,拉藏汗另设了俱的佛事扎仓,夏天在羌塘、冬季在拉萨居住。色拉寺旧大殿因遭水患,扩大新建成了集会大殿,旧大殿中的大部分佛像、经书、佛塔搬进了新殿,将旧大殿献给拉藏汗,作为他私人的佛事扎仓之所。自此,色拉寺开始有了阿巴扎仓。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蒙古次旺绕旦派遣大军进入*,杀死了拉藏汗,其跟随都基本上都爱到惩治,一时混乱,阿巴扎仓在色拉不能立足,分崩离析。
三年后,准噶尔军队被子赶出*,阿巴扎仓老僧洛桑群觉等三人,通过青海的次仁加台吉,向清朝唐熙皇帝上书呈服。降旨要关顾拉藏汗建立的佛事扎仓,七世*喇嘛格桑嘉措亦给予关怀和支持,第十二绕迥水虎年(公元1722年),阿巴扎仓得到修复,并一如既往仍可驻色拉原址。从此,可在阿巴扎仓修习密宗仪轨,讲闻习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5:36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自治区色拉寺藏明永乐八年(1410)刻本《甘珠尔》,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经,为永乐皇帝所颁赐,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对*的管辖。
色拉寺有妙音殿(甲失拉。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历史沿革
在色拉寺修建以前,宗喀巴大师在色拉寺所在地东边山腰上的色拉曲顶小寺里讲经说法,著述立说。并授记此处会形成一座弘扬中观思想的寺院,命令大慈法王释迦益西修建寺院。释迦益西(1352年——1435年)是宗喀巴的大弟子之一,是格鲁派时期的重要人物。
1409年,他代替宗喀巴应明成祖帝召请赴北京,1414年第二次入朝,次年受封大国师,公元1434年,明宣宗封他为大慈法王(藏文绛钦曲结),从此被人尊称为绛钦曲结,他是最早在内地修建格鲁派寺院者,明朝与格鲁派建立关系也是从他开始的。
1419年,绛钦曲结在内乌宗首领南喀桑布的资助下修建了色拉寺。后来逐渐形成了三个扎仓和三十二个康村。占地面积为114964平方米,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过9000人。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和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已有的规模。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院的特色风格。
色拉寺创建后的47年间,有四个扎仓(甲扎仓、仲顶扎仓、堆巴扎仓、麦巴扎仓),每个扎仓各有一名讲闻导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宗喀巴及门弟子贡钦洛卓仁青僧格在哲蚌寺担任讲闻导师时,由于一些人嫉妒,进行诬蔑和歪曲,心情不舒畅,便来到色拉。许多弟子跟随,喇嘛弟子一齐驻锡色拉,坚持讲闻传授,又吸引许多弟子来聚。几年中,只有在蔡公塘、德庆、拉莫等地巡回辩经,无固定住所,因此又称切巴扎仓。
纽吾宗本班觉杰和纽吾东*普尺班宗二人向贡钦弟子聂顿·班觉伦珠提出要求,建立守持贡钦主张的扎仓。聂顿40岁时,第八绕迥火狗年(1466年),上述二宗本承担施主,新建切仓的大殿和供殿。自此,色拉寺有了固定地点传法。堆巴扎仓中只有波窝和贡如两个康村的僧人,甲扎仓全部和仲顶扎仓的一部并入切巴扎仓,僧众日益增多。至第十二绕迥木鸡年(1705年)间的240年中,色拉寺只有堆、麦、切三个扎仓。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固始丹增曲杰的孙子拉藏杀害第司桑结嘉措、掌管*地方政权后,拉藏汗另设了俱的佛事扎仓,夏天在羌塘、冬季在拉萨居住。色拉寺旧大殿因遭水患,扩大新建成了集会大殿,旧大殿中的大部分佛像、经书、佛塔搬进了新殿,将旧大殿献给拉藏汗,作为他私人的佛事扎仓之所。自此,色拉寺开始有了阿巴扎仓。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蒙古次旺绕旦派遣大军进入*,杀死了拉藏汗,其跟随都基本上都爱到惩治,一时混乱,阿巴扎仓在色拉不能立足,分崩离析。
三年后,准噶尔军队被子赶出*,阿巴扎仓老僧洛桑群觉等三人,通过青海的次仁加台吉,向清朝唐熙皇帝上书呈服。降旨要关顾拉藏汗建立的佛事扎仓,七世*喇嘛格桑嘉措亦给予关怀和支持,第十二绕迥水虎年(公元1722年),阿巴扎仓得到修复,并一如既往仍可驻色拉原址。从此,可在阿巴扎仓修习密宗仪轨,讲闻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