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4: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5:19
禾楼舞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其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是一种原始的祭祀性舞蹈。最初,这种舞蹈主要用于驱鬼逐疫、祭祀,以及祈求人丁繁衍和农业丰收。随着历史的演进,其目的逐渐扩展到祈福、求财、纳吉等内容。
禾楼舞的主要功能在于祈年,一般在秋收后于乡村举办,搭建戏台。表演由巫师主持,边跳边唱禾楼调,整套歌舞包含十三节,从调香、请神、调扇、调铃、造禾楼、调旗、调花、梳妆、调遮(伞)、送神、上楼台、调雨、倒禾楼等步骤,舞者向四方起舞,边唱边跳,寓意着风调雨顺、丰收喜庆。
禾楼舞作为艺术形式的积累,融合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升华,与远古葛天氏之乐相似。葛天氏部落的乐舞中,对农耕活动的重视和祈求神灵相助的心理,与禾楼舞的诞生时间相吻合。随着秦朝的统一,岭南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多,实力增强,西瓯人的一部分融合到汉人中,乌浒人较好地传承了禾楼舞。
舞者穿着黑色服饰,符合秦朝服色重黑的特点。三国至唐时期,僚人能更多地吸收汉文化,推动禾楼舞的进一步发展。直到南宋时期,“僮”这一民族名称才出现。明代万历年间,随着张元勋率大军对三罗地区的瑶人征剿成功,汉人移居此地,禾楼舞接受了汉人文化,稳定传播。
禾楼舞是广东郁南县民间一项文艺娱乐节目,被称为是民族舞蹈中的“活化石”。禾楼舞是云浮市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中原神农氏的神话传说,主要流传于南江流域地区的郁南县连滩镇一带。该舞是古时百越乌浒族人(壮族祖先)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舞蹈。禾楼舞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