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古董店的老规则是怎样被打破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4: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8:42
徐政夫,台湾地区最大收藏家,这样的名头似乎有些让人望而生畏。曾试图联系,但却无音讯,心中更加忐忑。终于一天晚上得到了回复,得知原来徐先生正在西安为一些想要收藏的朋友授课,他说收藏家有收藏家的责任,收藏家的责任就是收藏某一个阶段应该把它整理,要好好地保管,甚至于出书,甚至于把你的收藏做博物馆也好,给朋友们去展,才不会辜负古人的智慧。最近他也都在奔波于北大、上大,他说我只是去跟他们聊聊天,讲给他们自己三十年的收藏经验。
徐政夫
与中国文物拍卖的渊源:特殊的导览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台湾有了第一家大型古董店,而还是一名教书先生的徐政夫被邀请来管理这家古董店寒舍,可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徐政夫是靠着自己的收藏兴趣和独特的商业敏感抓住了收藏大时代繁盛于台湾的契机。到了90年代,台湾的收藏非常热,当时有很多人买古董、买艺术品、买油画,已经可以转手卖到上千万。因为当时大陆很多文物流到港澳、欧美、日本,我们也从欧美购买。所以90年代台湾成了中国文物的重要集散地。而此时大陆正面临要不要开放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抉择。
似乎徐政夫总乐于成为交流者角色,那时在国内还普遍对文物拍卖持质疑态度的情况下,徐政夫的一些举动引起了微妙的作用。
当时张德勤局长为要不要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事情很烦恼,因为大家很熟,我就跟他建议,我说不妨到欧洲去看一看,看完回来再来写报告会好一点。结果他就带着几个人包括冯先明、耿宝昌、杨伯达,还带了宋北山,宋北山就是后来做山西省副省长的宋北山,一起到达英国考察。当时我就带着他们去看了古董店,也去看了所谓的跳蚤市场。那天晚上我请他们吃饭,就聊起来要不要放开文物艺术品拍卖这个口。我就把我的经验跟他做说明,我说第一最重要的是在英国已经做了一两百年了,人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全世界都在用,如果说开放,应该是没有问题。
第二,我觉得如果文物拍卖能够在台面上,公开陈列,大家来评估,这样市场的秩序会比较好一点。他也接受这个想法,所以我说将来中国人一定会有钱的,当然中国人要买这个文化,如果我们先有这个经验,国外将来去买中国的好东西或者是外国的好东西,就是一个很好的过程,如果是真正的说拍卖,很多国家都想要做,所有拍卖公司多的地方,最后就变成一个很好的交易中心,也是一个文化中心。从英国那趟考察回来以后没多久张德勤就跟我讲,我们批了!不久嘉德就开始做了,嘉德等于是第一家由于国家文物局批准下来的拍卖公司,只能说因缘机会,不敢说我有多大的贡献,因为这件事情,张局长聊起当年的事情,他总觉得他到英国和专家们去考察回来感觉很好,也觉得对国内来讲等于文物交易总算是制度化了,对于张局长的批示,到现在大家都认为是一个非常开明的阶段。
拍卖打破古董店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定律
以前我们常常讲古董就是这样,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见人开价,事实上因为拍卖公司出现以后就把它透明化,透明化拍多了以后就会有一个累积数字出来,这个数字出来等于一个参考题出现,参考题出现简单地说就像股票上市,所以今天说我有一件什么东西,你只要把去年的拍卖的结果打开来,因为中国现在拍卖的东西很多是有重复性,重复的意思就是说什么盘子,是斗彩的,还是粉彩的,还是珐琅彩的,在香港拍了多少,在北京拍了多少,这是同样的一件类似的东西,有的时候今年没有出现,去年出现,这样会有一个参考价格出现,参考价格出现是买跟卖的人有一个标准出现,所以拍卖久了以后就形成一个参考价,参考价的形成就再也不可能开张吃三年了。
所以拍卖出现这种透明的以后就变成一个所谓的上市股票一样,今年高一点,低一点,会有一点起伏,不过他的标准就出现了,标准出现对投资者,对买的人来讲比较有保障。
国内专业拍卖行的成长:我对他们的贡献只有一个
最早成立嘉德的时候,王雁南、陈东升董事长就比较用心,他们事实上在成立之前已经派人到香港去学习了,成立之后我就曾去参观,我觉得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工作认真,我很佩服,但是我对他们的贡献只有一个,就是把所有台湾的收藏家名单,地址、电话都给他们,今天一般的习惯就是说我的客人就不要让人家知道,事实上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错误,应该为这些收藏家提供让他们能够接触到一个比较正面的拍卖机构。
这些在做古董业来讲等于是自己的法宝,也是秘密,一般来讲古董商是不愿意把客户名单给别人的,我的想法比较不一样,我觉得收藏是一个乐趣,你再有本领,不可能供应所有的东西,有时候你喜欢吃西餐,有时候你喜欢吃泰国菜所以嘉德刚成立的时候,我记得我大概给他两三百个客户名单,也就是说我做了将近十年来跟我来往的比较好的收藏家,比较重要的收藏家,我就把他们的姓名、地址都给了嘉德,给了他们的好处就是说他们的图录能够记到这些人手上,这些人就知道嘉德的存在。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台湾藏家们就进入了中国的嘉德拍卖。接着翰海拍卖,所以从这几个拍卖公司也买了不少东西,包括油画、古董,只要是能够出口的。建立台湾的收藏家跟嘉德的关系,或者台湾的收藏家跟翰海的关系。这就是我讲的收藏家的收藏经过拍卖公司来买或者来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所以这两家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请我当他们的顾问,我的顾问其实也没顾什么问,他们做得非常好,我只是把台湾的收藏家跟拍卖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
拍卖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面貌
我觉得陈东升、王雁南他们了不起就是在整个企业的管理非常好,像王总其实对文物不是特别懂,但是他知道要找一些专业的人来执行,所以他们可以说底下的干部都非常优秀。翰海就不太一样,因为翰海是文物公司,北京市文物公司作为一个背景,当时最重要的灵魂人物就是秦公,秦公几乎什么都懂,字画、碑帖、文玩杂项,他们有一些人都有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什么呢?他自己有很多东西,万一收的东西比较不够的时候,他可以从仓库里边挑一些合适的、批准的就上拍卖,当时一个最有趣的是什么呢?嘉德是全面性地去收,而翰海是偶尔会从仓库里拿出让人家非常惊艳,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拿出来拍,秦公可以说是翰海的灵魂,王雁南不管是待人处世,接待客户她有大将之风,所有的藏家跟她相处的时候都非常佩服她,也很多人去支持她,她在管理上做得非常好,到目前为止,嘉德应该是在整个运作上面来讲比较趋向于制度化一个很好的拍卖公司,当然后来出了几家很好,匡时、保利每一家公司都有特色,这个特色也是很好,每一家都有他的不同,接触人员不同,接触面不同,交的朋友不同,或者收藏家提供的货的不同,每一次我们拿到拍卖图录的时候就觉得很有趣,每一家此起彼伏的,各有专长。
收藏与拍卖观察:世界文物中心的几次转移
90年代时,世界文物中心在英国伦敦;2000年后转移到美国纽约;再经过四五年转到了香港;现在世界上拍卖量最大的地方是北京。
如果以文物拍卖来讲,香港的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可以说是一个指标性的,当然美国纽约也拍,英国伦敦也拍,主要是因为引进到香港的时候有一些日本人买,所以中国文物是很有意思的,最早期苏富比、佳士得引到了香港之后,日本人成为很重要的买家,剩下一部分是香港人在买。后来日本人就经济受影响以后,台湾人进入,所以有一段时间可以说苏富比、佳士得重要买家就是台湾人,还有一部分的香港人,香港人陆陆续续在买,渐渐的,应该是讲大概是在2000年就是一个分水岭,2000年之前,大概1996、1997、1998年左右,这个时候大陆的朋友慢慢注意到香港的市场,好多人跑到香港市场买,而我们的嘉德、翰海这个时候也正在迅速成长,一直到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很旺了,因为有时候受经济影响出现波动。从世界范围来说,什么地方收藏力量大,经济实力雄厚,就会成为文物和艺术市场的中心。
差不多在上个世纪,应该是在1997年、1998年以前,整个伦敦变成一个中国古董的中心,变成说是以伦敦为主。后来美国纽约也在每年的3月份来办亚洲艺术节,亚洲艺术节就把全世界比较好的古董店吸引到纽约去,到纽约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纽约经济很好,购买力强,英国的部分等于古董中心,随之中国古董的中心转到纽约去,最近几年,因为美国经济差一点,我们一直很希望这个中心能够转到中国的北京、上海或者西安来。
收藏版图:到哪里卖会卖出好价钱
在去年和前年北京已经变成中国文物市场不可否认的中心,就拍卖的部分来讲,文物收藏我们可以是好几个阶段,现在好几个人跑到英国去买,或者跑到美国去买,跑到日本去买,他们都有一段时间,比如说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时候,可以说欧洲人通常收购古董是一个风潮,很多人都喜欢收中国古董,到1920年、1930年左右,中国很多的工艺品,像广东的瓷器,雕的象牙等等,有很多也卖到欧洲去。再早期就是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时候,我们很多的画和瓷器也卖到欧洲去,所以现在我们去买东西时,要买德化瓷器,当然在欧洲是比较多的,如果非要买龙泉的,可能在菲律宾,在印尼,在泰国都有中国的龙泉
为什么会谈到这些,如今参与拍卖一定要了解这样的收藏版图,比如说今天一位收藏者有好瓷器要卖,到哪里卖会卖出好价钱呢?这也是一个学问,很多人不清楚,有一些东西在纽约可以拍好价钱,有一些东西在香港可以拍好价钱,有一些是香港不拍、伦敦拍,中国有一些政策,中国哪些可以拍,哪些不可以拍,等于说是一个市场的需求和市场的分别这个很重要,要是买东西,你到法国什么,法国有哪些中国的东西,到英国买什么,甚至德国有一些什么东西,这个都非常有趣。你多走多看就会知道哪些国家有中国的什么东西,比如鼻烟壶在中国比较多,外销瓷荷兰比较便宜,这个很有趣的,将来有机会我们可以聊到这个部分。像很多西藏的东西,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好的西藏的东西,包括镏金佛,包括唐卡也是欧洲比较多,美国比较多。
对于拍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为什么对拍卖清楚呢?因为2004年,我在上海保利做了拍卖,当然我负责的是油画跟水墨部分,油画的部分是与翰海合作,因此我对拍卖以及我们国内市场的状况很了解。对大陆的拍卖市场来说,2004年的秋拍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当代油画价格开始狂飙,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的古董行情相似。我记得我在2004年的时候,还记得现在一幅至少5000万的曾梵志的作品,当时仅以25万拍出。我去征集来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当时25万,这个朋友很高兴一碰面就特别感谢我,请我吃饭。可是现在就不行了(笑),因为2004年到现在八年,现在曾梵志其实在2010年,2009年,这个画就已经差不多价值在四千万了,从25万到四千万是一个很急剧的变化。
当然这里边也有非常好的油画家变成领先而且价格非常稳定,也有很多油画家卖五十万、八十万,现在拍卖公司都不要了,他上不了拍卖了,我拿这个例子做说明的意思就是说其实不管投资也好,起起伏伏都是难免的,现在流行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比较理性一点看这些东西,真正喜欢的,价钱合适的,在能力范围里边,我们要重视到一个投资,这个投资是两个方面,赚钱的投资,一个是什么?一个是你的兴趣,快乐、精神生活的投资,我常常讲说文玩艺术品的收藏是名利双收,你买得好具有名气,又变成获利很好,这个就是要稍微理性的,要去了解,要去分析,然后再去买,而不要用流行的,流行的话,就像现在很多歌星好多人唱的歌,可是再过十年以后,你到哪里去听来听去都是这几首歌,我们在流行的时候,在热潮的时候,可能稍微理性一点会更好,这就是我在拍卖二十年间的感觉,第一个当然很好,很多感觉都不错,但是在目前来讲,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说怎么是最重要的投资,又能获利,又能够出名,这个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说它好就好,人家说那样就那样,那就是流行,这个要特别留意的。
拍卖未来会怎样?
拍卖是现在越来越好,国内现在很多拍卖公司做得不错,他们不但是在东西的介绍上面来讲,对于东西的评定上来讲,也慢慢成为资助了,拍卖当时引进来的时候,我虽然说有一点小贡献,但是到现在的状况来讲,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当然现在也有问题存在,最近开会有很多人讲,也存在一些所谓假拍或者拍假,我想市场上慢慢会形成一个规律,好的拍卖公司就越来越想求得更好,不好的拍卖公司,你可以看到很多人拍一次就不见了,或者很多人还没有拍就拍不下去了,市场会自然去调节。
西方已经有300多年成熟的收藏市场管理经验,我个人比较欣赏英国对收藏市场的规范方法。不是说在英国假货不存在,而是分级非常鲜明。现在在大陆,不管你是在潘家园还是在古玩城,甚至在拍卖公司,买到的东西都不能确定其真假。
英国的收藏市场分为三级,最低一级是跳蚤市场,这里只卖旧货,不管真假,价格都在3英镑到5英镑之间;比较好的一部分,进到相当于我们的古玩城的地方,在那里大概有80%都是真货,当然价钱也比较高,这是第二级;最高一级就是古董店,多是大古董商或者知名藏家开的,大多都有上百年历史,是名牌店。里面卖的东西,很多都是皇族用品,有的店门口还有皇冠标志。这里面的藏品,摆出来的可能不到20件,但件件是精品,价格可能比拍卖行还高。在这里不太可能买到假货,店员或者店长会给你亲自解释,这些人或者是学者,或者就是收藏家本人。所以,在英国有些收藏家根本不去拍卖场,把一切收藏的事都委托给古董店去办。
现在大陆拍卖公司实在是太多了。这跟收藏业的发展阶段有关系,我们毕竟只有20年的发展经历。目前已经有几家信誉比较好的拍卖公司,他们要慢慢积累口碑和可信度,这需要时间。小的拍卖公司也要慢慢被越来越规范的市场淘汰掉。将来会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慢慢形成理性稳定的行业规则。假拍、拍假事实上大家都清楚,因为现在懂得人越来越多,尤其是经过媒体、经过电视不停地报道,我相信将来会更健康,将来拍卖会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