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5: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2:45
韩愈致信给李贺,鼓励他参加进士考试。李贺因考试而声名鹊起,但有人质疑他的参选,理由是他的父亲名叫晋肃,按照避讳原则,李贺不应参加进士考试。这个观点得到了部分人的附和。皇甫湜警告说,如果不弄清楚,李贺和建议他的人可能会受到责备。韩愈对此表示认同。
关于避讳的法律有规定,例如双名中不偏讳一个字。解释者指出,比如说到“征”不称“在”,提到“在”不称“征”。同样,也有不讳同音字的规则,如“禹”与“雨”、“丘”与“蓲”。李贺父亲名为晋肃,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是否违反了双名或同音字的避讳原则呢?如果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避讳的制度始于何时,制定并教导天下的周公和孔子,他们并没有严格遵循避讳。周公写诗时不避讳,孔子也不偏重双名,而《春秋》对避讳同音字并未批评。例如,昭王是康王钊的孙子,尽管名字中有相似的字,但没有问题。
曾参父亲名晳,曾子并不避讳“昔”字。历史上,如周朝的骐期和汉朝的杜度,他们的后代并没有因为名字的相似而严格避讳。汉代为避讳汉武帝的“彻”,改称“通”,但并未禁止使用“辙”。同样,吕后名雉,改称“野鸡”,但并未影响到“治”字的使用。当今的奏章和诏书,也没有避讳“浒”、“势”、“秉”、“机”等字。只有宫中人员才不敢提及“谕”和“机”,以免被认为冒犯。士君子的言行应如何遵循法则呢?经书、法律和国家典章均未禁止李贺参加进士考试。
如果能像曾参那样孝顺父母,或像周公、孔子那样行事,就无需担心非议。然而,现代社会的士人并未致力于实践他们的美德,反而在避讳父母名字上过分追求,这显示了他们的困惑。实际上,无论是周公、孔子还是曾参,他们的成就都无法超越,而那些在避讳上胜过他们的人,反而将自己比作宦官宫妾,这是对孝道的贬低,意味着这些人的孝顺不及周公、孔子和曾参吗?
《讳辩》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议论文。当时的著名诗人李贺因避父亲的名讳而不能参加进士科考,像其他读书人那样取得功名,以致前途受到影响。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论述此事,表达他反对将“避讳”搞得太泛滥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