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5: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0 14:09
会议强调,气候变化的应对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密切相关。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倡导全球合作,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我们将坚守基本原则,加强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同时兼顾减排、适应、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明确阐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和举措,包括制定应对方案、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和增加绿色技术投入等。
中国的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重视气候变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国家方案,通过政策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森林碳汇。会议提出,面对气候挑战,中国将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扩大森林面积和蓄积量。
尽管中国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压力大、能源结构单一等挑战,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艰巨努力。会议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应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完善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应对能力。同时,全社会需增强气候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GDP碳排放指的是产生万元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降低碳强度只是降低单位GDP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不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总量减少的结果。这一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发展优先"的原则,但由于没有将非国民因素产生的收益及碳排放予以剔除而具有局限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单位GNI碳排放"概念。它结合国民总收入这一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真实水平和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能更科学地体现中国实际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