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3: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09:51
土地,作为人类生活的基石,自古以来就与财富紧密相连。威廉·配第曾强调,劳动与土地是财富的源泉,尤其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生活的基础,是生活的保障和发展的依托。然而,在文化大*后,中国的社会动荡,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土地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一群农民,出于对生存的渴望,18位农民签下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死状”,他们决定将村里的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份大胆的尝试,使得小岗村当年粮食产量大增,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新篇章。
小岗村的“生死状”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标志着包干到户制度的诞生。这种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农民需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和部分产品,同时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和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剩余的产品则归农民个人所有。此外,还实行包产到户,即根据定产量、投资和工分来分配收益,鼓励农民的积极性,超产则归个人,减产则需要赔偿。
如今,包干到户的形式已经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它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恢复,也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为农民的富裕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