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3: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14:20
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涵盖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由于具备自我意识,人们能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从而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对自身身心状态及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它包括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自身的主观反映,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自我意识也体现了人与周围现实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区分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在个体发展中,自我意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尚未了解自己,也无法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那么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觉性和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具有推动作用。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应尽的责任时,他们才会自觉地采取行动。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时,他们就能更好地发挥优点,克服缺点,从而取得积极的自我教育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主观因素的途径,使人能够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因此,自我意识对道德判断和个性形成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
1. 自我认识。这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自我认识涉及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而自我评价则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做出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和行为表现有很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相差太远,就会导致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这可能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自满或自卑,这对个人心理的健康成长不利。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占据基础地位,属于“知”的范畴,内容广泛,涵盖自身的各个方面。自我认识训练应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2. 自我体验。这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所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自我体验训练应旨在培养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避免自卑、自傲和自满。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让学生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3. 自我监控。这是对自己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发动作用和制止作用,即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在于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行为以符合群体规范和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可以调节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为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应促使一个转变,即从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因为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因此,应学会如何借助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