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房短缺”!年末经济会议定调,明年楼市将“重塑”_百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2: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5:27
在大家关注的房地产市场方面,提到了三个部分。
1,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 健康 发展。
2,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 探索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
3,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一般在每年年尾11月到12月举行,一般开会时间不超过四天。
这个会有两大作用:第一,判断当下的经济形势。第二,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限于篇幅,我们重点分析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新提法: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的问题。
大城市“人多房少”,已经成为常态。
根据申万宏源的研究,从改善性住房需求来看,我国目前城市人均住宅面积32.9平米,居住条件接近英国、法国,优于日本、韩国的20平米/人。
表面上看起来我们的住房很宽裕,完全够住。
但是,一二线城市的住房紧缺仍未缓解,北京人均住房面积31.5平米,深圳28平米,上海24平米,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一线城市的人均住宅面积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改善性需求但受制于有限的供给。
经济学家李迅雷有一篇报告,提到一组数字: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三年维持在17亿平米附近,如果对应到住宅销量,每年销售出去的房地产面积,大概能够容纳4000多万人居住,而且这一水平维持了3年。
也就是说,3年时间,卖出去的房子就足够1.2亿人居住了。
从2017-2019年,进城人口还不到2000万人,而这2000万人,大部分都涌入到了一二线城市。
近几年随着杭州、西安、南京、宁波、广州等地加大力度“抢人”,“零门槛落户”的大城市越来越多,热点城市单年涌入人口高达几十万,而大城市核心区的供地终究是有限,房子不够住是必然的。
这些多出来的房子,其实都盖到了小城市,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新城区和开发区。
数据显示,近年来,一线城市施工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不到6%,二线城市占比在28-29%左右,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在65%-66%。
小城市的房子供应很充沛,人口却往一二线跑,这就是蓝白一直跟大家说的“供需错配”。
在“住宅土地供给有限+人口持续流入”的局面下,如何缓和住房矛盾?
答案是:租赁房。
发展租赁房市场,已经不是第一次拿出来说了,最近两年,住建部已经公布了好几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基本实现了一二线全覆盖,但效果却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租赁房供应太少,选择太少,公租房体量毕竟有限。
二是因为没有做到真正的“租售同权”,落户容易了,上学依然是老大难的问题。
三是租房市场仍以个人房源为主导,房客处于弱势地位,没有长期稳定居住的预期。
本次会议就重点提及了这几个方面。
比如,长租房,公共服务同等权利。
注意,这句话是放到会议有关房地产内容的第一句来说的,可以说直击楼市“痛点”。
最近几年,户籍政策越来越放松,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落户门槛已经低至中专以下,落户很容易。
但是,各个城市不断出台限购政策,大部分人去街道落个集体户,在城市里工作、交社保和个税,符合落户年限,最终又利用这些条件去买商品房。
有房有户,和无房有户,在小孩上学时的差异有多大,各位都心知肚明。
还有,今年3-4月份复工复产后,很多返城的租户,因为不是业主,保安拦着不让进,房东不想让租户住了就毁约,只有站在寒风里感受过无家可归的人,才明白一纸房本有多重要。
这就需要把“租售同权”落到实处,现在学位越来越紧张,地方上也很为难,所以会议说的是“逐步”,一方面财政向教育领域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要出台配套措施,千方百计保护租客权益,使全 社会 扭转对租房者弱势地位的认知。
蓝白跟大家讲过,房地产市场的趋势就一句话:居者有其屋,但居者不一定有产权。
以前大家买房,看重的是“产权”,哪怕买来了房子不住,也不出租,但产权一定要属于自己,潜意识中就含有未来“获利变现”的动机和念头。
但房住不炒的理念,重点在于一个“住”字。
大家都有住的地方,也许是保障房,也许是公租房,也许是老旧小区的“旧改房”,也许是长租公寓,产权不一定是自己的,可租户和有房族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医疗等权利。
没错,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住房大概有146万套,其中组屋有100多万套,占比高达70%,私人住宅只有20%多,一般新组屋价格仅为私人住宅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
富人有钱,想买豪宅和商品房,没问题,不限价,但要承担高额的房产税。
对绝大部分中低收入者来说,住在政府提供的低价租赁房中,交通便利,设施齐全,还能拿补贴,有钱人可以住游泳池、健身房的豪宅,但占全 社会 绝大部分的低收入群体一样可以活得有尊严。
一边是有钱人随便买的商品房体系,不限购,但是有房产税、空置税的束缚,长期持有就意味着亏钱。
另一边是价位低廉的保障房、租赁房,虽然物业、配套、小区环境不算顶级,但学区、医院、社保该有的一个都不会少。
本次会议,给我们描摹的,就是这样的远景。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土地供应向租赁用地倾斜”。
上次在解读十四五房地产规划的文章里,蓝白跟大家聊过,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存在“二元”结构,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收储后可以拿来招拍挂,而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为了保护耕地红线,不能市场化。
对地方来说,一边把商服和住宅用地高价出让,巨额收入用于补充财政。另一边以低价出让基础设施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以谋求GDP的增长。
本身城市的土地就这么多,在保护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大部分都用来出让工商用地和住宅用地,拿什么盖租赁房?
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尤其是住房短缺的一线大城市,租赁用地的供应会越来越多,市区、城郊、远郊都会有覆盖,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城市土地收储再出让的途径外,集体土地入市,也是壮大租赁房市场的核心举措。
关于土地市场的变化,蓝白已经在文章里跟大家解读过多次。
2019年8月份,集体土地入市获通过,扫清了法律障碍。
2020年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增加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也就是说,从今年1月1日开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农用地入市开始全国推行。
注意,这些入市的集体土地,本身性质不会改变,也不会用于建造商业和住宅,只供应租赁房和保障房,这样一来,既不会冲击原有的商品房体系,又能增加租赁房的体量。
低廉的租金,稳定的长租预期,提高租客 社会 地位,加大租赁房供应,多管齐下,才能解决大城市“住房短缺”的问题,进而“重塑”楼市。
把房地产看做一艘大船,过去20年,已经偏离了曾经预设的航道,我们看到了人人加杠杆买房的疯狂,更见证了大城市蚁族漂泊的无奈,现在,是时候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