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0: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23:53
天下之患,往往在看似太平之时,隐藏着难以预料的风险。若坐视其变而不采取行动,可能危机将至无法挽救;若急于行动,又可能因人们习惯于太平而难以信任。真正的仁人君子和英雄,会挺身而出,面对艰难险阻以求大业的成就。这并非短期求名之举,而是需要坚韧不拔的决心和预见未来的智慧。
当天下秩序稳定,无端生出难题,若能预见并妥善处理,方能为天下赢得正当理由。面对问题,若轻易想要逃避,将责任推给别人,灾难最终只会集中于自己身上。
晁错曾尽忠于汉朝,试图削弱山东诸侯的力量,却因此招致了诸侯的联合反抗。尽管天子并未深察,错的策略导致了悲惨的结局。历史告诉我们,成就大事的人不仅要有超越常人的才能,还需要无比坚韧的决心和毅力。
七国势力强大,若骤然削减,引发叛乱实属必然。晁错本应挺身而出,承担起平定叛乱的重任,而非为自己考虑避难。他选择让天子亲征,自己留守,实际上却将至危的形势留给了天子,这引发了忠臣义士的愤慨。
即使没有袁盎的反对,晁错也可能难以逃脱灾祸。因为他本想自保,却让天子承担了难以承受的压力。这为奸臣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会。晁错自保的方法,反而成为了自取其祸的源头。
总结来说,追求非同寻常的功业,不应只考虑个人安全。如果晁错主动领军,或许能有战果,但他的自保之心反而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自全策略,最终成为了他自己的灾难。
《晁错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作者通过对晁错改革失败的叹惋,表达出自己愿意为国效力但有志难展的抑郁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