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9: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23:18
一项由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和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曹雪涛院士及安华章副教授等科研团队揭示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新调节机制在《免疫》这一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上发表。这一科研成果于2007年1月5日公布,为人类对抗病毒免疫反应的*提供了创新思路,并可能引领抗病毒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973”免疫学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团队聚焦于Toll样受体与机体免疫*这一前沿领域。他们首次发现了名为“蛋白磷酸酶2”的信号转导分子,它通过与“蛋白激酶分子1”的激酶活性区域结合,抑制其激酶活性,从而特异性地抑制巨噬细胞在Toll样受体激活时产生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I型干扰素,从而对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产生负向*作用。这一发现丰富了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机制的理解,并暗示“蛋白磷酸酶2”可能成为抗病毒治疗的新靶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分子是由国际知名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冯根生教授在1993年发现的,他在该领域的研究给予了这项工作重要支持。利用“蛋白磷酸酶2”作为靶点,有望为治疗病毒性肝炎、红斑狼疮等免疫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抗病毒免疫就是集体针对病毒的免疫。包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机体免疫模式。能够有效的对抗、遏制、消除病毒对机体的感染和破坏。是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