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60年,抗病毒药物的7座里程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9: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7:55
近年来,人们对传染病的危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新冠病毒的广泛传播,到新近爆发的猴痘、脊髓灰质炎病例,大自然不断提醒着我们,病毒从未远离现代社会。而想要从源头彻底消灭传染病,则离不开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近日,业内著名期刊CEN盘点了FDA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批准的经典抗病毒药物,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也将在本期文章中为读者朋友们整理盘点。
碘苷(idoxuridine)作为世界上首个获得FDA批准的抗病毒药物,于1963年获批,自此开启了抗病毒药物研发新纪元。仅在1963年到2016年间,就有90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9种人类传染病,而出现在文献报道中具有抗病毒效力的分子更是不计其数。碘苷是一种碘化的胸苷类似物,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使得DNA合成受阻,继而阻碍病毒的复制。在临床上,它被用于治疗1型单纯性疱疹病毒(HSV)感染所引起的角膜炎。
阿糖腺苷(vidarabine)是一种核苷类似物,通过与dNTP竞争结合在HSV病毒的DNA聚合酶上来抑制其酶活性,从而干扰病毒DNA的合成。在1977年,阿糖腺苷被批准治疗与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这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广谱抗病毒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对生殖器疱疹感染和单纯性疱疹脑炎的患者使用阿糖腺苷治疗,可观察到该药物为病情带来了积极影响:病变部位的病毒被清除、病程缩短、并且新病变的形成减少,同时患者的疼痛等级有了显著降低。
随着医学的发展,药物治疗逐渐步入精准化用药的阶段,这一趋势在药物研发中也有所体现。1981年,首款具有选择性抗病毒活性的药物阿昔洛韦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从化学结构上看,阿昔洛韦是无环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可作为病毒胸苷激酶的底物。在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阿昔洛韦单磷酸盐受到病毒胸苷激酶的催化转变为阿昔洛韦三磷酸盐,而三磷酸阿昔洛韦对于疱疹病毒有着强效杀伤作用。在临床上,阿昔洛韦的静脉注射、口服及小剂量的外用对于治疗生殖器单纯疱疹和复发性口唇单纯疱疹具有显著的疗效。阿昔洛韦的化学特征使其对于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药物安全性也因得到提升,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治疗疱疹病毒相关病症的常用药。
上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型病毒性疾病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当时病毒相关研究水平已经颇为高超,仅在数年后(1987年)首款针对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齐多夫定就获得了FDA的批准上市。齐多夫定通过靶向性抑制HIV病毒的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在证明了齐多夫定的体外抗HIV活性后,它便迅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在临床试验中,齐多夫定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因其疗效显著,直到现在许多艾滋病治疗药物成分中仍含有齐多夫定。
早在1986年就有学者提出将HIV蛋白酶作为艾滋病治疗的靶点,经研究发现,发生在HIV病毒pol基因蛋白编码区(主要编码参与HIV复制的关键酶)的突变导致gag前体蛋白的加工受阻从而无法产生成熟gag蛋白,而成熟gag蛋白则是HIV病毒不可或缺的核心蛋白,这些发现启发了针对HIV蛋白酶的药物设计。在1995年,第一款HIV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获批上市,开启了靶向蛋白酶的抗病毒药物新时代。沙奎那韦通过抑制HIV蛋白酶的活性来阻止其对病毒前体蛋白的切割加工,从而抑制HIV病毒的复制增殖。在临床治疗中,沙奎那韦单独用药或与其他HIV治疗药物联合使用改善了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为CD4+细胞数量增加)、成功清除了患者体内HIV病毒(表现为外周血HIV病毒载量降低),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针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于1999年获得FDA批准上市。两者的作用机制相似,都是通过选择性抑制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来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病毒在体内的传播。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均可缓解流感相关症状、降低并发症持续时间、减少死亡率,为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成功启发了同类型药物的研制,之后不久,又有两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帕拉米韦和辛酸拉尼米韦)面市,为流感的防治提供了更多选择。
瑞德西韦是核苷类似物前药,对多种病毒家族具有抗病毒活性。在临床前研究中,瑞德西韦表现出了对冠状病毒的强效杀伤力,也因此成为治疗COVID-19的候选药物。2020年5月1日,瑞德西韦获得了美国FDA的紧急使用授权,并随后取得了加拿大、欧盟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有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瑞德西韦在细胞内经代谢后形成具有药理活性的核苷三磷酸酯,可作为ATP类似物与其竞争整合进入新生病毒的RNA链中。一旦瑞德西韦三磷酸酯被错误地整合到RNA链中,病毒RNA的合成也就被终止了。在临床研究中,瑞德西韦治疗对于缓解新冠患者的病情有着一定作用。
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升级和基础研究的深入,抗病毒药物的靶点及作用机理呈多样化发展。而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严重威胁,也加速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上市进程。诚然,过去几十年间获批问世的抗病毒新药远不止文中所列的这些。因篇幅所限,本文仅选择了CEN盘点中的代表性药物进行介绍,如果您还知道哪些抗病毒药物改变了疾病的治疗范式,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
横跨60年,抗病毒药物的7座里程碑
碘苷(idoxuridine)作为世界上首个获得FDA批准的抗病毒药物,于1963年获批,自此开启了抗病毒药物研发新纪元。仅在1963年到2016年间,就有90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9种人类传染病,而出现在文献报道中具有抗病毒效力的分子更是不计其数。碘苷是一种碘化的胸苷类似物,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使得...
1962年发现的第一个抗疱疹病毒药物是什么
抗病毒药物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1962年第一个抗病毒药物--碘苷出现,用於抗疱疹。同年又出现的金刚烷胺,是抗流感病毒的,它的作用是在流感病毒一个叫M2的一个离子蛋白上,金刚烷胺是它的抑制剂,1966年批准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抗流感药物。到了1976年出现的第一个广谱抗病毒药物就是干扰素,干...
已开发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种类
有人将干扰素的出现誉为乙肝抗病毒药物的第一个里程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乙肝治疗,也标志着历史推进到“干扰素时代”。刚刚出道的干扰素便带给人们不小的惊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疗效。经过干扰素正规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大约有35%以上能达到预定疗效,若在此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疗...
求一篇关于养生健康生活的文章 文体不限
3.心理状态 保健的第三个里程碑是心理状态问题。如果心理状态不好,那你白吃白锻炼了,这是很重要的。气质和血液是有密切相关的,你要是一生气,血液就流得久又慢,得了肿瘤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呢。生气容易得肿瘤,全世界都知道。史丹福大学做了个很有名的实验,拿鼻管搁在鼻子上让你喘气,然后再拿鼻管放在雪地里十...
早停药,易导致慢乙肝复发
乙肝治疗领域内里程碑式的4006研究证实:通过拉米夫定3年治疗,可以把疾病进展率和肝癌的发生率减少近一半。所以一旦慢乙肝复发后应积极开始抗病毒再治疗,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诱因:抗病毒治疗时间短,乙肝易复发 乙肝病毒再复制是导致乙肝复发的根本原因,由于cccDNA难以被清除,因此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而巩固...
37. 我国大陆于哪一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从现在的疫情状况看,从85到88年,这几年发现的艾滋病的感染者和病人多数都是境外旅游人员,其中有4例是国内的,是输入进口血液制品造成感染的。 到89年时,我国首次在吸毒人群当中发现了HIV感染者,一年发现146例,这对于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它标志着从那个时候艾滋病在中国已经有本土的传播。
拉米夫定的应用
而在乙肝治疗领域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06的3年研究发现,经过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治疗32个月后,可以把疾病进展减少55% ,肝癌的发生率减少51%。拉米夫定10年随访结果更是发现:坚持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不仅可使肝纤维化得到显著改善,甚至使得部分患者早期肝硬化得到逆转。长期服用的副作用1.服用拉米夫定后,有10%...
化学制药发展阶段
首先,1910年和1912年,有机砷制剂胂凡纳明(606)和新胂凡纳明(914)的发明,标志着化学药物治疗时代的来临,它们为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紧随其后,20世纪30年代磺胺药的发明,如同化学药物治疗的一个里程碑,人类得以有效对抗细菌感染。接着,1928年,青霉素的发现和随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
乙肝好治疗吗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在乙肝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主要分为两大类,包括干扰素,干扰素可以实现乙肝抗原/抗体的血清学转化。还有口服抗病毒药物,经过数十年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经验,目前抗病毒药物也经历了四代、五代的变化,其抗病毒效果越来越强,耐药率也越来越低,不良反应比较少,经过规范化抗...
饶子和科研成果
饶子和团队在SARS病毒蛋白质结构研究中解析了多个新结构,这些成果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线索。他们在免疫学和医学上也有重要贡献,如对分泌型溶酶体生成机制的研究,揭示了NK细胞在杀伤靶细胞中的关键作用。他们的工作还包括线粒体膜蛋白复合体II的精细结构解析,这一成果被认为是线粒体结构生物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