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脐运用示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9: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14:00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其作品《城西行》中提及了一种奇特的景象,"守吏能燃董卓脐",描绘出守卫者以董卓的肚脐为燃料的情景,以此象征对敌人的威慑和警戒。在南朝陈朝徐陵的《劝进梁元帝表》中,类似的表达出现了:“前驱效命,元恶斯歼。既挂胆於西州,方燃脐於东市。”这里的“燃脐”被用来形容极度的恐惧和警惕,暗示着对叛逆者的严厉惩罚。
刘知几在《史通·断限》中,将“燃脐”这一意象引入历史叙述,形容那些对王室构成威胁的行为,如“若进鸩行弑,燃脐就戮”,意味着对背叛王权者的果断处置,不会牵涉到争霸的策略。这种惩罚手段强调了维护王室权威的重要性。
明朝末年,夏完淳在《讨叛降大逆臣檄》中,再次运用“燃脐”这一概念,表达了对叛逆者的强烈谴责:“倘为于禁潜归,定合燃脐挂胆;若更会之怀毒,尤须赤族潴宫。”这里“燃脐”不仅是对叛徒的警告,更是对可能的危险行为的严厉回应,表明了对于背叛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扩展资料董卓脐,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吕布杀董卓 ,弃尸于市。守尸的官吏用芯子点上火放在董卓肚脐眼里,一直燃烧到天亮。后以“董卓脐”等指恶人遭报应。
董卓脐运用示例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其作品《城西行》中提及了一种奇特的景象,"守吏能燃董卓脐",描绘出守卫者以董卓的肚脐为燃料的情景,以此象征对敌人的威慑和警戒。在南朝陈朝徐陵的《劝进梁元帝表》中,类似的表达出现了:“前驱效命,元恶斯歼。既挂胆於西州,方燃脐於东市。”这里的“燃脐”被用来形容极度...
燃脐运用示例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燃脐"这一词汇出现过多次,且多与权力斗争、叛逆与惩罚相关。例如,唐代刘禹锡在《城西行》中提到"守吏能燃董卓脐",这里"燃脐"意指对董卓这样的权臣进行惩罚或处决。董卓作为历史上的权臣,其结局也象征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性。南朝陈代徐陵在《劝进梁元帝表》中,"燃脐"...
脐燃运用示例
中国古代诗词中多次提及“脐燃”的意象,这在不同的作品中展现了独特的寓意。顾馀在《咏古·董卓》一诗中,描绘了董卓败亡后的场景:“郿坞遗留的余烬,如同残磷在水滩上闪烁。”这里的“脐燃”象征着董卓势力的衰败,余烬象征其遗留的影响。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城西行》中,通过“守吏能燃董卓脐,...
然脐示例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内容,以HTML格式呈现:宋朝的王安石在《和王乐道》一诗中写道:“然而世间贪婪如脐郿坞,连珍贵的宝鹿台都愿意用来交换。”这里的"然脐郿坞"象征着无尽的贪欲。清朝的宋琬在《诏狱行》中也有提及:“那些狡猾的罪犯逃脱了惩罚,甚至有人在繁华的道路上公然作恶,就像'然脐'一样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