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20: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02:17
方孝孺以儒家道德为己任,他的著作《逊志斋集》旨在引导人们通过修身养性成为道德君子。在序言中,他强调日常行为的规范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约束言行举止,如坐有坐姿、立有立态,可以培养坚韧和恭敬的心态,以及屹立不移的精神。他深感后世教育方法失当,人们过于追求名利,因此他将应当努力的事项列出,作为训诫,以帮助人们改正错误,从近处做起,进而走向深远的道德境界。
方孝孺主张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开始修养,如坐时背直貌端,手拱胸腹,行走稳重,寝时宁心定气。他还重视古礼,认为揖拜等礼仪应严谨,以体现个人的修养。他强调“存天理,去人欲”,认为人应当遵循天理而非人欲,以达到颜孟之乐。同时,他也劝诫人们在喜怒哀乐中保持审慎,发怒时需深思,对恶的认识应及于自身,以改进德行。
在《幼仪杂箴》中,方孝孺阐述了仁义之道,提倡不取不义之财,以仁义作为人生修养的关键。他强调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认为艺术是德行的副产品,德行未到,艺术再精也无足轻重。他主张文艺应服务于道德,反对将其视为独立的目标。
方孝孺的道德修养观点在《幼仪杂箴》中细致入微,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过时,但在当时,他的教导对于培养道德君子具有极高的价值。他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对个人行为的严格要求,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道德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即使在*之后,其著作仍多次被重刻。
幼仪杂箴(《幼仪杂箴》)乃杂著,为明方孝孺所撰。见于《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共列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前边有序。在《幼仪杂箴》二十首中则把理学关于修养心性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归纳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而把此杂箴放在全集第一卷,可见作者对日常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