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善辩之人,如何应对?《论语•学而》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1: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23:01
每次看到有忠厚老实的人与能言善辩的人吵架,一方支支吾吾,另一方言辞义正,这时你觉得谁善谁恶?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支支吾吾的人是理亏的那方,可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擅长表达自己,在外人眼里就成了“没话说了吧?默认了!”
因为不擅长表达,所以常常吃亏。明明自己才是占理的那方,却被人胡搅蛮缠。
久而久之,不善言辞的人竟然养成了另一个习惯:“能动手的绝不叨叨!”
唔……这好吗?说实话,这对我们既不擅长表达,也不擅长打架的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泪流满面(╥﹏╥)
就连2000多年的孔子都深受其害,用下面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下面,咱们具体分析一下。
何为“巧言令色”,文字上的意思是擅长违背自己的本心,而使用花言巧语和慈眉善目的表情来讨好他人。
樊登老师曾在他的《樊登讲论语:学而》中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这一段话很有意思,想一想在工作生活中,有多少人都在做巧言令色的人。
比如开会的时候,老板让大家集思广益、发表意见,总有人会把老板的见解进行一番吹捧,然而那人心中其实不以为然。
内心明明是厌烦的,表现在外却是眉开眼笑、甜言蜜语,或许它不仅是巧言令色,更可以称得上是口蜜腹剑。
当然也不能全然的否定,就像前不久我们刚过完年,在过年期间,晚辈对长辈少不了巧言令色,不信你想想。
长辈催婚、督促你上进、让你好好吃饭注意营养,你是不是表面笑嘻嘻的点头称是?顺便还用甜言蜜语把长辈夸得心花怒放?
这样的巧言令色,虽然我们心中并不真的认同仅外在的表现,但它也是出于我们的一片善意。
对于孔子来说,巧言令色的人,为何被称作“鲜矣仁”?这就要从他的环境说起了。
众所周知,孔子生活在春秋年间,当时有很多思想都活跃在那个年代,什么道家、法家、墨家、农家、医家等。
对于“诸子百家”来说,违反自己“仁”的理念,就可以称作是“不义”的,你品你细品。
其中,最为能言善辩的就是纵横家,说几个名字你就知道了,鬼谷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怎么样,一个个是不是大名鼎鼎?
到现在还有很多书籍都在教我们,如何像纵横家那样用一张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些,难道孔子全都不赞成?他是完全反对能言善辩的人吗?当然不是啦。
虽然孔子喜欢的是诚恳、朴实、刚毅、木讷的人,但他实际上讨厌的那些违背内心并且抱有不正义目的地娇柔造作。
崇尚中庸之道的孔子,喜欢的是发自内心的语言和举动,在此基础之上,即使有一些夸张,比如“彩衣娱亲”,也不能说是不应该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都讲究实用主义,就像*爷爷当年说的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
03不擅长,就别做巧言令色的人!
这时候肯定很多人和我想的一样:咱也不擅长表达,咱也不擅长打架的人,遇到不正义的巧言令色之人,咋办呢?
我再三思考后,觉得咱们要学孔子,我们不擅长巧言令色的人就做一个诚恳、朴实、刚毅、木讷的人吧!
可能你看到这一句会想:“做一个老实人,太吃亏了!”
也不必老实到那个程度呀,做一个有一说一、坚定而温柔的人,可以吗?
不擅长讨好领导,你可以沉默;不擅长笑脸相迎,可以微笑着致意;不擅长表达心意,就直率的表现出自己的真诚。
既然直到现在《论语》仍然在发行、销售,我相信喜欢巧言令色的人,与喜欢忠诚守信的人一样多。
喜欢你的人一定是有的,ta不因为你的能言善辩而与你交往,独爱你的真情流露。
优秀的人,才有人用心观察,愚蠢的人,向来会被人无视。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如果你是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别忘了自己的理想。
如果你不是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坚持做优秀的自己。
孔子为何不喜欢巧言令色之人?如果一个国家都是巧言令色之人,社会风气确实会变得很糟糕,其中事例就不一一而论,大家懂得都懂。
天下恐颠倒是非、黑白之人,久矣!
之前,不知是听谁说了一句,“如果世上没有那些*的人,你又怎么知道自己是善良的呢?”
感谢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如果觉得小作者值得鼓励,请帮我点个“赞”,么么哒,明天见~
Ps,如果没有意外,最近都会持续更新我看《论语》的感想,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