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解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5: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00:46
首先,要辩论人之处是性恶还是性善的问题,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一下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荀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贡献。
《史记?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了解完荀子之后,我们来聊聊人性。
“人性”丑恶,主要表现在自私自利、爱幼弃老和残酷无情这三个方面。
动物必须具有自私自利、爱幼弃老、残酷无情的本性(兽性),否则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进化了。人类是经过若干千万年的进化,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因此,在“人性”中难免残存着一些兽性了;而且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进化,也还须保留着那些残存的兽性,这就是无情的事实。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形成了相应的社会体制,这些社会体制,具有对人进行教育、改造的功能。人降生以后,通过社会给予的教育和改造,对其行为是会起到一定自律作用的,此外,还有法律的约束,因此,人类社会才不至于像动物世界那样残酷、血腥。每个人,在其“人性”的基础上,以及后天教育、改造和法制约束的条件下,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品性。因此《三字经》中的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是完全正确的。
1.“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
再有,当人们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抱住自己的头,下意识地作出保护自己的动作。这种下意识的行为,也反映了人类自私自利的“本性”。
2.“人性”爱幼弃老的一面
爱幼弃老是动物的念缺本性,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只有爱幼,动物才能一代一代地衍生下去。至于是敬老还是弃老,对动物的传宗接代来说,就无关紧要了。这种本性,说是“上帝”安排的,也没什么不妥。人类是动物进化而来的,就不能不说还残存着,爱幼弃老之“本性”了。
我们再来看看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社会上为幼儿、青少年办的各类幼儿园、小、中、大学知多少。当然,社会亦为老年人办有一些福利事业,但与所办的幼儿园、学校相比,可谓一毛九牛了,这个现象,不反映着爱幼弃老吗?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敬老对社会发展,并没什么直接好处。但,大家想想,社会上的一切都是老辈留下来的,连小辈的生命都是老辈给的;而且,每个小辈将来都会成为老辈。因此不能太动物气了,还是人气一点好。
3.“人性”残酷无情的一面
人类进化的过程,也是求生存的过程。在求生存的过程中,动物(或人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抗争。其一,是对大自然的抗争;其二,是相互之间的竞争。有了这两方面的抗争,人类及其社会才可能向前进化和发展。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这些都是世人公认的道理。
相互间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优胜劣汰”,不但反映着残酷无情的一面,而且还反映着自私自利的一面。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法则,是“优胜劣汰”。因此,在“人性”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残酷无情和自私自利的一面了。
何况看看我们现在流行的电影,从苹果到色戒,从集结号到投名状 有那一部片没有最裸露的色情和存正的暴力呢?而且,现在最流行的影片的本质就是越暴力,越色情越受欢迎 您也可以说有不暴力不色情受欢迎的 但这只是少数 大数还是暴力和色情 而且影片是拍给谁看的?观众,也就是我们。如果我们性本善的话,那么看到这种东西是会觉的非常恶心,非常可恶的,那么,就没人会去看,也不会有人去买这种东西了,没人看,没人买,也就没人拍,有了需求的市场才会有产品。
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曹操不是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路易十五不是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还有一个英国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这样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以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如果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话,那么老孔何必还诲人不倦呢?
您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是善的。但是历史、现实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扬善避恶。
人性本恶是古往今来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晶。早在两千年前,所谓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荀子的性恶论与犹太教的原罪说便遥相呼应。而到近代,从马基雅维里到弗洛伊德,无一不主张人性本恶,这难道仅是历史的巧合吗?不!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一语道破天机,“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时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时,他们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多的思想。”
尽管我们承认人性本恶,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因为他白壁无瑕,完美无缺,而在于能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扬善弃恶。为了矫治本恶的人性,人们不仅制定法律以平息暴力、规范道德以减少争斗、设立政府以处罚叛逆,而且倡导坚贞以反对意乱行迷、编写童话去诅咒忘恩负义。真可谓苦心孤诣、殚精竭虑。如果您一直坚持“人之初,性本善”,言下之意人类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多此一举了!如果人性本善,那么我们要道德法律、交通规则干什么呢?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个人修养、社会教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因此,人类社会必须创建,有利于加强道德观念教育、法制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