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出川:宁可战死决不后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6: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3:57
在1937年,面对国家的危难时刻,蒋介石在国防会议上坚定地表示:“同意和日本人打的起立!”刘湘,作为四川的军阀,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承诺四川愿意提供30万军队、500万壮丁,以及所有人力和财力,以贡献于国家,共同抗日。这在当时让所有人震惊,因为刘湘并非蒋介石的嫡系,四川也不是抗日前线,而是一片大后方,且川军的名声并不好,经常是内战的先锋。
1937年9月5日,刘湘在成都少城公园发表动员讲话,表示作为川军统帅,他将不辜负四川父老的期望,将英勇杀敌,即使在尸山火海中也要把日军赶出中国。他的坚定和决心,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川民的泪水如雨下落。
一个叫王者成的老汉,不顾年龄限制,坚决要求参军,将自己的儿子王建堂送上了战场,并亲手制作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死”字,以及“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这个场景展现了川民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川军以短裤草鞋、老套筒甚至大砍刀装备,热血沸腾地出川抗日。以20军第26师为例,一个连仅有八九十人,仅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在淞沪战场,面对日军的火力装备,川军虽然处于劣势,但依然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死战不退。20军第805团少尉见习官胡忆初回忆,战壕被阵亡将士的血肉填满,活着的人用先烈的血肉做掩体,继续打击敌人。最终,全团仅剩下150人撤出战场。
在徐州会战中,川军第22集团军面对日军最精锐的部队,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刻。王铭章师长在城破之时,还坐镇指挥巷战,最终英勇牺牲。除少数突围外,全师5000人全部殉国。在这样的牺牲中,川军展现出了血性与勇气。
李宗仁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战果是滕县先烈所造成也。”川军出川,打出了自己的血性,为国家争得了一席之地。在那场战争中,川军将领牺牲之多,足以证明其牺牲的巨大。刘湘作为川军的统帅,病逝于1938年,年仅50岁,遗书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决心,希望全国军民在中央政府及最高领袖蒋委员长的领导下,继续抗战到底,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年,川军出川,以血肉之躯,守护国家的每一寸土地,展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川军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付出,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