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缝设置(抗震缝设置宽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5: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8:34
1. 抗震缝设置宽度
题目所注的尺寸,应确定为缝的宽度。建筑物存在着三缝,即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其三缝的作用与构造均不相同(各缝的作用暂略)。
由此,各缝的宽度也不一样。如伸缩缝缝隙宽度一般为20mm左右。而沉降缝缝隙宽度,是随着建筑的层数或高度而定,如建筑五层以上时,缝宽不小于120mm。
由此,伸缩缝宽度不会为10公分(厘米)即100mm。沉降缝也不会出现30公分(厘米)即300mm(过宽)。
2. 抗震缝高度
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要求的主要结构形式就是“混杂结构”,所谓“混杂结构”,在我国比较大量的就是采用砌体(砖墙、石墙等)和钢筋混凝土柱两种不同的材料作为同一层内的承重构件,也有采用砌体(砖墙、石墙等)和木柱共同承重的。
它们不属于上述的“混合结构”范畴,它的钢筋混凝土柱的布置是杂乱无章的,如一些承重构件从底到顶用砌体,一些承重构件从底到顶用钢筋混凝土柱,又如名义上是“底框结构”,但实际上底层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又有砖墙承重(低烈度区在底框结构中采用砖砌抗震墙是允许的,它不是承重墙);又如在多层别墅中,在客厅中用1或2根钢筋混凝土柱承重,其余均为砖墙承重。
由于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的弹性模量相差较大,钢筋的弹性模量ES=2。0~2。1×106MPa;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其弹性模量也越高,混凝土从C20~C80的弹性模量为EC=2。
55~3。80×104MPa;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当砖的强度等级为MU10、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5~M10时其弹性模量E=2400~3024MPa,木材的弹性模量E=7000~12000MPa,可见砖砌体的弹性模量只有混凝土弹性模量的1/11左右,只有木材弹性模量的1/3左右。
地震时房屋会随之产生振动,有振动就会产生变形,弹性模量低的砌体就会首先产生开裂、破坏或垮塌,最后导致整幢房屋破坏或垮塌。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从来没有列入这种“混杂结构”,因此在抗震设防地区是不允许采用这种“混杂结构”的。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 1。6条(强制性条文)规定:“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这样的强制性条文本应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出现,但是非常遗憾,以前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没有这样的强制性条文,直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才在第7。 1。
7条(非强制性条文)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砌体墙和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高层建筑不允许采用部分框架承重、部分砌体墙承:的混合形式,同样的道理,在多层建筑中也不应采用,但是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这种“混杂结构”,其中部分是农民的自建房,也有不少是中小设计单位和私人设计的。
多层别墅由于建筑平面一般比较复杂,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师一般都不会考虑结构设计师的困难,所以即使是大型甲级设计单位设计的别墅,有少数也可能会是“混杂结构”。有些设计单位在1989年以后、甚至在2002年以后仍然设计这种“混杂结构”,是很不应该的。
四川汶川地震重灾区就有不少这种“混杂结构”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或垮塌。 由于是“混杂结构”,大部分无法进行修复或抗震加固,只有拆除重建。
3. 抗震缝宽度 抗震规范
1,基础是一个,上部墙或者柱子并列分开,中间有个小间隙,地震时有个缓冲。
2,防震缝是指地震区设计房屋时,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
3,设置防震缝,可以将复杂结构分割为较为规则的结构单元,有利于减少房屋的扭转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但震害表明,按规范要求确定的防震缝宽度,在强烈地震下仍有发生碰撞的可能,而宽度过大的防震缝又会给建筑立面设计带来困难。因此,设置防震缝对结构设计而言是两难的选择。
4. 抗震缝设计要求
外墙变形缝安装步骤:
一、在安装之前应认真检验槽口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多余部分应凿去,缺损部分应修补,过深过宽部分需直筋加固,确保槽口的平直度和坚固性。
二、楼地面变形缝装臵应满足本图集构造详图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应做凹槽或基台,并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用膨胀螺栓固定。使用M6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40mm,使用M8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50mm。
三、安装时以变形缝中心为基点,根据所选型号,按图集要求向两侧放样,定出固定铝合金基座的位臵。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膨胀螺栓的位臵,间距符合安装图纸要求。
四、按实际要求安装阻火带(选配)
五、在缝隙连侧基层及止水带两边用专用基层胶黏剂涂刷,将止水带平铺贴再混凝土基层上并用相应工具压实。止水带固定后两侧与混凝土结合部位不得有气泡或开口现象。
六、将铝合金基座放入槽口,调整好设计标高,使纵坡,横坡与装饰面保持一致,用膨胀螺栓固定铝合金基座。
七、将滑杆按设计间距布臵,初步固定。
八、盖上面板,用螺栓固定。安装完毕后,变形缝装臵表面盖板应与地坪纵坡、横坡保持一致。
九、根据需要嵌入橡胶条、大理石或其他材料。
十、个别接缝处应注入填缝胶并刮平。
十一、屋顶缝应特别注意接缝处理。特殊节点及配件由厂家专门加工。详见屋面变形缝平接示意。
十二、按节点图处理两种不同型号变形装臵。详见屋面变形缝与外墙连接构造。
十三、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外墙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做法:
1.变形缝是屋面变形集中的部位,温差变形、建筑物合理沉降变形都会使变形缝的宽度不断变化,所以不管屋面采用哪种防水材料,变形缝的构造和设防是一致的,即需要多道设防,并在缝的宽度变化时,不会造成防水层的破坏。变形缝有高低变形缝和等高变形缝两种,等高变形缝又分为高出屋面等高变形缝、与屋面平齐变形缝和双天沟变形缝等。
2.高低变形缝的一边为立墙(高层),另一侧为屋面。这时屋面防水层如为卷材时,卷材应钉压在高层立墙上,并向缝中下凹,上部采用合成高分子卷材一边钉压在高层立墙上,一边直接粘到屋面防水层上,同时在表面用金属板单边固定予以保护。如屋面为涂膜防水层时,也应采用与卷材防水层相同的处理方法,并做好涂膜防水层与合成高分子卷材的搭接。
3.等高变形缝的高出屋面变形缝或双天沟变形缝,防水层均应做到高出屋面矮墙或天沟侧壁的顶面,然后在上部用合成高分子卷材覆盖,卷材中间下凹到变形缝内20至30mm,在凹槽内垫聚乙泡沫条,两边与屋面上翻的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然后再在顶部铺一层合成高分子卷材,两边应覆盖住前一层合成高分子卷材的搭接缝;上部再用细石混凝土或不锈钢盖板盖压。
变形缝在安装在墙缝中间之前,我们可以看得到,一般的变形缝的伸缩性质都是很强的。因为它的外壳很坚硬,因此可以承受非常大的重量。一般外墙的裂口无论是打大还是小,都是可以让变形缝伸缩自如的。这种工业器材的设计,首先便是利于房屋的构造缺点,其次在雨水等水质侵害墙壁以及自身上,无论是哪一种的变形缝都可以承受潮气,起到防止变形的功能。
5. 抗震缝宽度
时设缝
装配式框架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时,建筑长度超过75m设缝;处于露天环境时,建筑长度超过50m设缝。当排架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时,建筑长度超过100m设缝;处于露天环境时,建筑长度超过70m设缝。现浇式框架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时,建筑长度超过55m设缝;处于露天环境时,建筑长度超过35m设缝。 扩展资料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
6. 抗震缝多长设置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不以结构抗震等级而改变。在框架、框-剪、剪力墙几种结构型式中,框架结构的防震缝的最小宽度最大,剪力墙结构的最小。见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4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2(略)。
7. 抗震缝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设置
1.厂房纵向为220M。 超过规定的最大间距长度的房屋就应设温度缝。
2.没有能够抵抗地震的缝(抗震缝),只有防震缝:1.房屋里面高差6M以上;
2.房屋内有错层,楼板高差较大;
3.结构刚度截然不同处。
8. 抗震缝设置宽度是多少
建筑伸缩缝即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缝方向的适当部位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伸缩缝的处理方法:在地坪涂装时,用环氧树脂砂浆类刚性物质将伸缩缝进行填充,然后按地坪整体涂装的工艺进行,涂装完毕后开裂发生前,地坪涂层上看不到伸缩缝。环氧树脂水性化是指将环氧树脂以微粒、液滴或胶体形式分散在水中而配得稳定的分散体系。
9.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是如何规定的
地面伸缩缝做法有哪些:
设置伸缩缝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在伸缩缝处设置双墙或双柱的构造,将上部结构断开,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为了避免震害,可采用设置防震缝的办法,将平面和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分成若干个比较规则、整齐和均匀的独立结构单元。
在下列情况下,宜设防震缝:
⑴ 当建筑平面突出部分较长,而又未采取有效措施时;
⑵ 房屋有较大错层时;
⑶ 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关悬殊时;
⑷ 地基不均匀,各部分沉降相差过大时。
现行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震缝小缝宽做出规定:
⑴ 任何情况下不能小于70mm;
⑵ 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不超过15m,可采用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⑶ 框架-剪力墙结构防震缝的小缝宽按前述第⑵条规定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的防震缝小缝宽按前述第⑵条规定的50%采用,但不能小于70mm。
地面伸缩缝宽度有什么要求:
1、伸缩缝的宽度 要求是在10~20MM之间 。根据《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 )3.0.13条:“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可见,地面各种变形缝的设置是与结构协调一致的,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不一致,那地面非被拉裂不可。
2、但这并不意味着除此之外,地面便不用再另行设置伸缩缝。当地面垫层采用的是混凝土时,还必须沿纵向和横向设置伸缩缝。根据该规范4.8.4:“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缩缝不得大于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