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三个学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23: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9:23
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包括以下三家:
1. 符号主义(Symbolicism),亦称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o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其核心理念基于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
2. 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也称为仿生学派(Bionicsism)或生理学派(Physiologism),主张神经网络及其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是理解智能的关键。
3. 行为主义(Actionism),又称为进化主义(Evolutionism)或控制论学派(Cyberneticsism),其原理建立在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之上。
这些学派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有不同的见解。
1. 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数理逻辑,该领域自19世纪末起得到快速发展,并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用于描述智能行为。计算机问世后,逻辑演绎系统得以在计算机上实现。其中,启发式程序LT逻辑理论家成功证明了38条数学定理,显示了计算机在研究人类思维和模拟智能活动方面的潜力。符号主义者在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并随后发展了启发式算法、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理论与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显著成就。符号主义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人工智能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专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工程应用和理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其他学派的出现,符号主义依然是人工智能的主流派别,其代表人物包括纽厄尔(Newell)、西蒙(Simon)和尼尔逊(Nilsson)等。
2. 连接主义将人工智能的起源归于仿生学,尤其是对人脑模型的研究。其标志性成就是1943年由生理学家麦卡洛克(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皮茨(Pitts)提出的MP模型,该模型为用电子装置模拟人脑结构和功能开辟了新途径。从神经元出发,连接主义进一步研究了神经网络模型和脑模型,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20世纪60至70年代,以感知机(Perceptron)为代表的脑模型研究曾一度成为热潮,但由于理论模型、生物原型和技术条件的*,该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遭遇了低潮。直到1982年和1984年Hopfield教授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提出用硬件模拟神经网络,连接主义才得以重新兴起。1986年,鲁梅尔哈特(Rumelhart)等人提出了多层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进一步推动了连接主义的发展,为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市场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对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研究仍然活跃,尽管研究成果并未达到最初的预期。
3. 行为主义将人工智能的源头归于控制论。控制论的思想在20世纪40至50年代已成为时代的重要思潮,并影响了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者。维纳(Wiener)和麦克洛克(McCulloch)等人提出的控制论和自组织系统,以及钱学森等人提出的工程控制论和生物控制论,对多个领域产生了影响。控制论将神经系统的运作原理与信息理论、控制理论、逻辑以及计算机联系起来。早期的研究重点是模拟人在控制过程中的智能行为,如自寻优、自适应、自镇定、自组织和自学习等控制论系统的研究,并开发了“控制论动物”。到了20世纪60至70年代,这些控制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智能控制和智能机器人的诞生播下了种子,这些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实际应用。行为主义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新学派,在20世纪末期出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行为主义的代表作包括布鲁克斯(Brooks)的六足行走机器人,它被视为新一代的“控制论动物”,是基于感知-动作模式模拟昆虫行为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