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8: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09:15
活动海报颁奖现场10月28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艺术家、学者等汇聚北京华侨大厦,出席2017年诗歌界年度盛典:北京文艺网诗人奖。本届诗人奖颁发给97岁的世纪老人、“九叶派”诗歌重要的成员郑敏先生。上届诗人奖获奖诗人食指先生为郑敏颁奖。颁奖仪式由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敖雪主持,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两岸诗》总编辑、诗人杨小滨致授奖辞。北京文艺网诗人奖组委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家杨佴旻博士介绍了本次诗歌活动的组织情况。该诗人奖为年度奖,颁发给对现代诗歌做出杰出贡献的诗人。
北京文艺网诗人奖组委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佴旻博士介绍本次活动组织情况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诗人、《两岸诗》总编辑杨小滨致授奖辞颁奖现场郑敏先生颁奖现场在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熏染下,郑敏先生自20世纪40年代起,以现代主义诗歌著称诗坛;自80年代后她又不断进行后现代诗歌的翻译与写作,始终将目光关注生存的困境以及诗歌的美学探索,试图找出人类存在的意义。作为中国百年新诗历史的见证人,郑敏承前启后,中西合璧,被誉为诗坛的“常青树”。北京文艺网诗人奖组织委员会认为,郑敏先生“是东方和西方的女儿,是一位坚韧的独立思考者”。
研讨会由杨小滨主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福州,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任Constantin LUPEAUN,诗歌批评家、诗人张清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诗歌批评家、诗人敬文东,诗歌翻译家马高明、郑敏诗歌研究者刘燕教授,美术理论家陶咏白,美术批评家杨卫,中捷当代美术馆馆长覃琨瑛,文艺批评家关勇,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委员会秘书长、艺术家唐承华,捷克艺术家Straka Jiri,诗人西渡,青年诗人、学者朵渔,诗人、策展人、陶行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牧野、诗人童蔚、诗人、纪录片导演乌尔根,内蒙古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律师吴振平,企业家、诗人徐厌等各界人士百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嘉宾合影嘉宾合影郑敏先生颁奖郑敏先生领奖食指先生与郑敏先生合影著名诗人郑敏先生与北京文艺网诗人奖组委会主任杨佴旻博士合影嘉宾合影附:《2017北京文艺网诗人奖授奖词》
她是一个坚韧的独立思考者!
她是东方和西方共同的女儿!
他永远远眺,永远思考人类的命运!
作为百年新诗的重要诗人,“九叶诗派”诗人郑敏先生在新诗的历史光谱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代表了从白话诗出发而历经的中国现代诗向当代诗转换的重要里程碑。
郑敏的诗融合了感性与知性的诗学向度,以宁静的冥想风格体现出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寻。她的诗也常常包含视觉艺术般的鲜明生动,展示出具有感人力量的现实画卷。
基于对汉语传统诗学境界的深刻体会,郑敏先生往往在象征性的意象中蕴含了对生活世界的独特思考。作为一位在东西方文化交界处不倦探索的诗人,郑敏也大量吸收了欧美现代主义写作资源,将“横的移植”与“纵的继承”融合在一起,为汉语现代诗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2017年北京文艺网诗人奖授予郑敏先生。
郑敏简介
郑敏:诗人、批评家、教授。1920年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闽侯)。1939-1943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虽主修哲学,但在毕业前已开始发表新诗,师承冯至。她的第一本诗集《诗集1942-1947》列入巴金先生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十册(1949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52年郑敏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攻读英国文学,1952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5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英美文学。1960年—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论,担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985年9-12月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文学院访问教授;1986年2-6月聘为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名誉研究员,在美国西岸举行个人诗歌朗诵,获得圣河西(San Jose)“名誉市民”的称号。
1981年郑敏与王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陈敬容、杜运燮、袁可嘉、穆旦等合出诗集《九叶集》,成为“九叶派”重要成员,是唯一在世的“九叶派”诗人。哲学、诗歌、艺术成为郑敏生命不可缺的“三位一体”,其创作丰富,出版《诗集:1942-1947》(上海1949)、《寻觅集》(成都1986)、《心象》(北京1991)、《早晨,我在雨里采花》(香港1991)、《郑敏诗选1979-1999》(2000)等诗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北京1982)、《结构-解构视角:语言·文化·评论》(北京1998)、《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北京1999)、《思维·文化·诗学》(郑州2004)等批评文集;译著《美国当代诗选》(长沙1987)。诗歌入选《九叶集》(南京1981)、《八叶集》(香港1984)等。郑敏的部分诗歌翻译为英、日、法、荷兰和德语等多种外语,如《郑敏诗集》(日译版1999)、《郑敏短诗选》(中英对照,香港2005)。六卷本《郑敏文集》201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近百岁的世纪老人,郑敏充满生机活力与不倦探索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百年新诗历史的见证者与“活化石”。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她一直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独立思考,勤于创作,集翻译、创作与批评于一身,聚焦于汉语诗歌的现代命运和新诗的主体身份,对西方文化、古典诗学和道家传统进行了积极的阐释与转化,在十四行诗、组诗、图形诗、语言诗、结构-解构批评等方面不断开拓,承上启下,促进了中国新诗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是继冰心之后最引人瞩目的女诗人。
郑敏入选英国《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和《国际妇女名人录》,200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新年诗歌会授予的“年度诗人奖”,被誉为“中国女性现代性汉诗之母”。获得“2017·北京文艺网诗人奖”,奖励郑敏“在新诗的历史光谱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代表了从白话诗出发而历经的中国现代诗向当代诗转换的重要里程碑”。
(刘燕撰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教授)
郑敏诗歌选
夏日蝉声与禅语
一
一只孤独的飞鸟
身影飘渺
千枝万叶盛夏的繁茂
婆娑摆摇
炎热里阵阵蝉噪
却像饮山谷里的寒泉
山之幽灵的纯粹
谁是喧嚣 谁是玄远
谁是静 谁是闹
蝉鸣林更静
风息水更流;
谁是静 谁是闹
只有心选择
只有灵知道
二
那掠过万叶的鸟影
不知道是否消失
那凝伫不动的远峰
不知是否停留
在恍惚中行过险峰的双脚
并不知自己的存在
只看着云团的沸滚
意识到一种莫名的力量
超出了人世的悲欢
我的存在如果有一天
摆在宇宙的案头水盂中
在众多的石头间
有自己的花园
有自己的花纹
生命的意义
就像花样开了
三、
那最近的也许最远
那最远的也许相邻
我总觉得在发黄的书页里
有诗人的声音 有哲人的呼吸
一息相通虽然不见
却也在冥冥中感知
每天拥挤在同一车厢里
谁又和谁知心相邻
我举手向远山探求
山报以碧绿的凝眸
云谷还以深邃的飘移
用毕生来解读这山的凝重
这云的潇洒,教给我
雾里如何走向自然无形的踪迹
寄情
只要山风一天吹过五岳,
我就在那里,陪伴着你;
只要云朵一天
映在蔚蓝的海湾胸上,
我就在那里,陪伴着你;
在我的发肤里有
冬季青色的白菜,
夏季猩红的辣椒,
在我的血里有
你的山泉,你的溪水,你的海盐。
我的骨骼是石林,
我的心是天池,
我的思想是
武夷深处的浓雾。
只要它们存在,
我就在你的身边,
没有什么能让我离开你,
生命就是这样
溶化在自己的土地里。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怅怅
我们俩同在一个阴影里,
抚着船栏儿说话,
这秋天的早风真冷!
一回我低头的当儿
仿佛觉得太阳摸我的脸,
呵,我的颊像溶了的雪,
我的心像热了的酒,
我抬头向你喊道:
不,我们俩同在一片阳光里了?
抚着船栏儿说话,
这秋天的太阳真暖!
为什么你只招着手儿微笑呢?
原来一个岸上,一个船里,
那船慢慢朝着
那边有阳光的水上开去了。
秘密
天空好像一条解冻的冰河
当灰云崩裂奔飞;
灰云好像暴风的海上的帆,
风里鸟群自滚着云堆的天上跌没;
在这扇窗前猛地却献出一角蓝天,
仿佛从凿破的冰穴第一次窥见
那长久已静静等在那儿的流水;
镜子似的天空上有春天的影子
一棵不落叶的高树,在它的尖顶上
冗长的冬天的忧郁如一只正举起翅膀的鸟;
一切,从混沌的合声里终于伸长出一句乐句。
有一个青年人推开窗门,
像是在梦里看见发光的白塔
他举起他的整个灵魂
但是他不和我们在一块儿
他在听:远远的海上,山上,和土地的深处。
树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
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7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么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舞蹈
你愿意经过一个沉寂的空间
接受一个来自辽远的启示吗?
当黑暗和温柔的静默包围着你,
在那光亮的一角
好像在暮晚的天边
变异着神的亮翼,
好像秋日下午的果园
一个熟透的苹果无声的降落,
陷入转黄的软草里。
你愿意透过心的眼睛
看见神的肢体吗?
那圆润的手臂,
徐徐弯转的腰身
她的脚可以践在水上
而不被埋没,
她的眼光是不因
距离而淡弱的星光。
每一个缓和与敏捷的行动
都是沉默的一笔,
记下那不朽的言语
人们倾听着,倾听着,用他们的心
终于在一切身体之外
寻到一个完美的身体,
一切灵魂之外,
寻到一个至高的灵魂。
小漆匠
他从围绕的灰暗里浮现
好像灰色天空的一片亮光
头微微向手倾斜,手
那宁静而勤谨的涂下;辉煌
的色彩,为了幸福的人们。
他的注意深深流向内心,
像静寂的海,当没有潮汐。
他不抛给自己的以外一瞥
阳光也不曾温暖过他的世界。
这使我记起一只永恒的手
它没有遗落,没有间歇
的绘着人物,原野
森林,阳光和风雪
我怀疑它有没有让欢喜
也在这个画幅上微微染下一笔?
一天他回答我的问题
将那天真的眼睛睁起。
那里没有欢喜,也没有忧虑
只像一片无知的淡漠的绿
野,点缀了稀疏的几颗希望的露珠
它的纯洁的光更增加了我的痛楚
村落的早春
我谛视着它:
蜷伏在城市的脚边,
用千百张暗褐的庐顶,
无数片飞舞的碎布
向宇宙描绘着自己
正如住在那里的人们
说着,画着,呼喊着生命
却用他们粗糙的肌肤。
知恩的舌尖从成熟的果实里
体味出:树木在经过
寒冬的坚忍,春天的迷惘
夏季的风雨后
所留下的一口生命的甘美;
同情的心透过
这阳光里微笑着的村落
重看见每一个久雨阴湿的黑夜
当茅顶颤抖着,墙摇晃着
保护着一群人们
贫穷在他们的后面
化成树丛里的恶犬。
但是,现在,瞧它如何骄傲的打开胸怀
像炎夏里的一口井,把同情的水掏给路人
它将柔和的景色展开为了
有些无端被认为愚笨的人,
他们的泥泞的赤足,疲倦的肩
憔悴的面容和被漠视的寂寞的心;
现在,女人在洗衣裳,孩童游戏,
犬在跑,轻烟跳上天空,
更像解冻的河流的是那久久闭锁着的欢欣,
开始缓缓的流了,当他们看见
树梢上,每一个夜晚添多几面
绿色的希望的旗帜。
池塘
吹散了又围集过来:
推开了又飘浮过来:
流散了又围集过来:
这些浮萍,这些忧愁
这些疑难,在人类的心头。
女孩子蹲在杵石上要想
洗去旧衣上的垢污
理想的人们在会议的桌上
要洗净人性里的垢污
落粉的白墙围绕着没落的人家
没落的人家环绕着旧日的池塘
一块儿在朦胧里感觉着
破晓的就要来临;
一两个人来汲取清凉的水
就引起一纹一纹的破碎
(旧日的破碎!)
它愿意不断地给与,给与
伴同着轻微的同情和抚慰
当白昼里,
火车长鸣一声驰过
从旧日里多少畏怯的眼光
一齐向着远方迷惘地瞩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