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8: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小时前
1924年,牟家村建立了第一所学校,名为牟家小学,初始教师仅有1人,学生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1972年,村集体投资修建了新的18间校舍,增设5个班级,教师队伍扩充到6人,学生人数显著增长,达到了16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实现100%。此后,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从新中国成立到2002年,共有60名学生通过原籍考试进入了大中专院校学习。
在人民生活方面,解放前,村民们年人均粮食仅为90公斤,生活困苦,许多人只能靠半年糠菜半年粮度日,且有25人需外出扛活,6人讨饭为生。然而,随着解放的到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57年,村民们人均粮食增加至160公斤,1975年更是达到220公斤,总收入达到了14.7万元。到2002年,村民存款平均每人4000元,交通工具如运输车、摩托车、电话、彩电、电冰箱和洗衣机等都得到了普及。
村庄建设方面,建国前,村内街道杂乱,住房条件极其简陋,大部分是草房。1989年,村开始统一规划街道和住房建设,到2000年,村民们全部搬进了瓦房居住。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20平方米。1997年,村投入资金修筑了3000米长、9米宽的村路,改善了交通条件。
在集体福利方面,1972年起,幼儿入园成为免费项目。1975年,村购置发电机,使村民开始使用照明电。1976年,村里引进了电影放映设备,自办电影。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1981年实现了电网供电,1986年对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发放纪念品以示鼓励。1993年,村安装了闭路电视,1999年投资6.7万元建设了自来水蓄水池,村民们开始用上了自来水,生活条件显著提升。
常州市东门外焦溪镇牟家村是国家级农村现代化试验区示范村。改革开放以来,牟家村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加快农民住宅小区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使原本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型田园都市。2007年,牟家村完成三业总产值6.1亿元,村净资产达6500万元。先后荣获国家级“农村现代化试验区示范村”、省“文明村”、省“生态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