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没有王朝可以比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8: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通典·食货典》上曾这样描述过隋朝的富有,那就是"隋代储资遍天下",大概意思就是隋代的时候,各地的储备物资都有非常大量的储备,即使发生什么灾祸,这样大量的储备物资也可以减少百姓的伤亡。
如此看,隋朝确实是很富有的,但是隋朝一共才经历了三位皇帝的统治,这其中的统治者不乏暴政,那隋朝到底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几乎没有王朝可以比肩的呢?趣味说史将从财政制度的继承和创新方面,浅析隋朝为何能够出现"国计之富"。
1、承前朝先进均田制,稳国家财政之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土地就是国家财产的基础,稳固了土地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国家的财政,隋朝的皇帝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选择了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先进土地制度,那就是均田制。
因此,我认为隋朝均田制的彻底施行,是隋朝能够拥有这么大量财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均田制虽然是魏晋南北朝的产物,但是基于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分裂,均田制施行的并不彻底,因此也就不能把均田制的优势给表现出来,而在统一的隋朝里就可以将均田制彻底实施。
在开皇元年,隋文帝就颁布了均田令,其内容在《隋书》中有所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每一个成年男性都会得到国家分配的八十亩田地来种植庄稼,而每一个妇女则会得到四十亩的田地来种植庄稼。
当然隋文帝还考虑到家里没有年轻壮劳力的情况,就以一头耕牛风雷六十亩的田地来算,四头耕牛就达到了上限,但是这些土地的所有权仍然是归国家所有,百姓们只有使用权,所以到达一定年限后会被国家收回。
有收回的土地就有不收回的土地,国家会给每个成年男性分配二十亩的桑树田,这二十亩就不需要归还了。
有了明确的土地分配数量规定,并且统一的环境让这种措施可以彻底施行,就保证了每个农民都有土地可以耕种,既然能够耕种,就可以有金钱,就能交上国家规定的赋税,这种现状越稳定,国家的赋税收入就会越多。
除了百姓的土地得到了规定数量,官员所拥有的的土地数量也有了规定,隋文帝将官员所授予的土地数量规定为最低为四十顷,最高为一百顷,这样就有效地遏制了官员土地兼并的现象,让更多的土地可以分配给农民耕种。
有了土地,就有了收入,所以说隋朝均田制的彻底施行,是稳固了国家财政基础。
隋朝继承了前朝先进的均田制,并且在隋朝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将均田制彻底实施完成,均田制的优点自然就显现出来,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农民都有了生活来源,就可以交上国家规定的赋税,国家的财政收入就有了源头,因而隋朝均田制的实施,是隋朝能够实现历史之最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创新人口普查方式,增加纳税人口数量
国家要想得到的财政收入越多,就必须在赋税上下功夫,而增加赋税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除了要给百姓们分配适量的土地,也就是生活来源,政府还要进行人口普查,以便增加可以纳税的人口数量。
所以我认为隋朝创新的人口普查方式,大大地增加了可以纳税的人口数量,可以纳税的人口基数大,即使赋税标准有所降低,国家的财政收入还是有增不减的,这是隋朝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财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增加可以纳税的人口数量,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在开皇三年的时候,隋文帝就进行了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并且还创新地采纳了两种新的人口普查方式,那就是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大索貌阅就是各地官员再对人口进行查验的时候,要将每家每户的人的长相特定,年龄等等记录下来,以便下次查验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判定这些人有没有说谎。
通过此次核查,就发展了大量被漏报、少报的人口,数量之多可以参考历史上的这段记载:"大功已下,兼令折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足以见从前漏报、少报的有多少人,这些人上了国家的户籍,就得为国家纳税,如此大的人口基数,税收增加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输籍定样是在大索貌阅之后,针对各户的等级写成一个定簿,在根据等级给各户规定赋役的数量,这样既不会给百姓造成巨大的赋税负担,也不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并且这样的政策,使得很多百姓都大量地离开地主,向政府来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纳税对象,所这样一来,又可以增加很多可以纳税的人口,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不断增加。
创新的人口普查方式,大大增加了可以纳税的人口数量,总人口数量阶级攀升,并且新的方式还吸引了很多农民自觉申报户口,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可以给国家纳税的人多了,国家财政收入自然就多了,隋朝的富有是绝对离不开创新的人口普查方式的。
隋朝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没有王朝可以比肩?
如此看,隋朝确实是很富有的,但是隋朝一共才经历了三位皇帝的统治,这其中的统治者不乏暴政,那隋朝到底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几乎没有王朝可以比肩的呢?趣味说史将从财政制度的继承和创新方面,浅析隋朝为何能够出现"国计之富"。1、承前朝先进均田制,稳国家财政之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一...
隋朝存在只有十几年,为何能富到没有王朝可以比肩?
也就是说,隋朝剩下的粮食,足够天下人吃五六十年! (3)减轻赋税,缩短役期,调动积极性。开皇初,民部尚书苏威提出“减赋役,务从轻典”的建议,隋文帝听取了这一建议,于是下令采纳北朝时赋役最轻的“北齐法”,同时,还下令将服役年龄由十八岁推迟到二十一岁,每年服役期也由一个月减缩为二十天,酬绢由一匹改为两丈...
隋朝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富有无比的呢?其他朝代为何不能呢?
一方面隋朝统一了国家,夺取了其他国家的财富,另一方面隋朝休养生息,免除徭役,百姓们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所以短短几十年就很富有,其他朝代不能是因为没有一个百业待兴的契机。
国祚仅有38年的隋朝,是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变富的?
从以上史料我们可以分别从正面侧面看出隋朝国库粮、帛储仓之多,国库称得上十分充盈。 综合人口、耕地面积、国库三方面表现可见隋朝的富名副其实。 我们都知道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国祚仅有短短的38年。隋朝这么短暂又这么富有,给人的感觉仿佛突然“暴富”,那么寿命这么短暂的隋朝又为何会这么富裕?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
仅存世三十多年的隋朝,到底有多富裕,为何唐朝要一百多年才能超越它?
这个短暂的王朝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朝。那么,隋王朝二世而亡,为何在短短的三十几年的时间内,它可以富裕到如此程度?大家肯定都很好奇,隋朝到底有多富有。在《文献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也就是说,在隋朝之前没有一个朝代能富过隋朝。唐太宗李世民建国后,把隋朝的...
国库充盈的隋朝为什么仅仅存在了38年的短暂时间?
这个朝代只存在了38年,便被唐朝取代。它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积累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又是如何在这般富有的情况下,被唐朝灭亡?繁重赋税之下的虚假繁荣 隋朝惊人的财富,粗略来说是通过两个途径获得,一是继承了北周、陈国等王朝留下的丰厚遗产;二是隋王朝相关的制度:赋税制度、均田制。之所...
为何强大的隋朝如此短命?
按理说,这样的王朝不应该是个短命王朝才对,但由于一个女人的缘故,使得隋王朝仅存在了38年,就亡国了。这个女人是谁呢?就是如今被无数女性奉为“偶像”的独孤皇后,独孤皇后本名叫独孤伽罗,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而且长得也是极为美丽,堪称乱世俏佳人。而且这独孤伽罗出身豪门,她的父亲是北周太保卫国...
为什么说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短命有极其重要的朝代?
第二,隋朝所创制的很多制度,大体上一直被沿用至封建社会末期。如三省六部制,如科举考试制度。第三,隋朝开皇之治,国家实力强大。虽然存在时间只有38年,但唐朝就是建立在隋的基础之上。 隋囤积的粮食到唐初还没有用完。 说唐承隋制是一点也不过分了,。第四,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中国日后的南北...
隋炀帝之功绩,能比肩任何雄主,为何就成了灭国之君?
打琉球,三征高句丽。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来为捍卫国家完整是好事。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加之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起义四起。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归根到底隋炀帝之所以成为亡国之君的原因,与其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的作为分不开,与其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过分自信的性格分不开。
隋朝那么强大,为何这么短的时间就灭国了?
第三,隋朝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固 魏晋南北朝是几百年的纷争,隋朝虽然统一了,但其内部矛盾却极为突出,统治的根基其实并不稳固。继承于北周的隋朝,其核心权力基本被关陇士族所掌握,杨坚的背后都有士族的影子。而在北周之外的其他国家,比如南陈等,背后都有士族的影子。表面上隋朝统一了,但问题还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