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2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7:26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原名《十二月调》,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这首歌曲最初是用以配合对黄沙会斗争的《打黄沙会》,后来融入了赞美沂蒙山风光和新生活、歌颂领袖的内容,发展成为今天的经典之作。它的音乐形式丰富,旋律优美抒情,徵调式,三拍子,深受百姓喜爱。
在沂蒙山区,这首歌曲流传已久,已有60年的历史,它成为了沂蒙山的象征,人们通过这首歌了解和认识沂蒙山。歌曲反映了沂蒙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劳动生活,从迎春花的盛开到抗战岁月的英勇,都蕴含其中。例如,正月里迎春花先开先败,象征着沂蒙人民的坚韧与活力。
1940年,抗大文工团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创作了《沂蒙山小调》,以文艺宣传对抗日阻力,歌词生动,曲调动人,迅速传遍各地抗日根据地,后经过多次修改,增添了时代精神,最终成为歌颂沂蒙山风光的民歌。这首歌在建国后继续发展,成为激励费县人民前进的力量源泉。
除了《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区还有其他丰富多样的民歌,如《绣荷包》、山东版《茉莉花》等,展示了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和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如在劳动号子中以黄河硪号、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