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红:反思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3: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12:20
张月红应邀在美国费城召开的“STM(科学、技术与医学)”学术年会作报告。张月红,浙大学报(英文版)总编辑,长期活跃在科技出版一线,频繁参与国际出版同业交流。在《知识分子》编辑部两年前的邀请下撰文,探讨中国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此次报告引发了国际同行对以下八个问题的深入讨论:
1. 国际期刊的标准是什么?
2. 真正的高影响力期刊应如何定义?
3. 中国或本领域评价期刊的最佳做法是什么?
4. 专注于影响因子是否是管理期刊的最佳方式?
5. 除影响因子外,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6. 出版者和编辑团队的聚焦点或关键绩效指标应该是什么?
7. 中国期刊出版对外商的某些依赖是PIIJ的出资者要关注的问题吗?
8. 与国际商业出版社的合作,与国际出版学会的合作有何区别?
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之所以成为讨论焦点,与其与发达国家科研实力的差距、SEI指标显示的产文量和权威数据库收录情况、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科技强弱对比等因素有关。张月红在报告中尝试从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 中国科技论文产文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与发达国家的科研实力差距明显。权威数据库收录情况显示,中国期刊在亚洲地区被收录数量低于日本与韩国,且SCIE库刊数低于日本。
- 长期以来,中国英文期刊的市场意识与出版模式较为薄弱,与全球顶级学术出版机构相比,中国还未出现能独立走向全球市场的学术出版集团或平台。
- PIIJ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投入约6.69亿元人民币,成功帮助中国期刊快速走向世界。中国英文期刊的市场效益虽有所提升,但仍面临与欧美同行的差距。
- 以《细胞研究》与《光:科学&应用》为例,与《科学》和《自然》等国际名刊相比,中国期刊在发文量、引用总量和全球地理分布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报告最后强调,中国科技与出版业正从追随走向前台,如何在核心技术方面获得同行的认可、尊重乃至被追随,仍需中国期刊界持续努力。国际期刊的标准与高影响力期刊的评估方法需要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综合考量,同时强调期刊的核心价值在于让科研产出有价值、传播快、最终形成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