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1: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04:0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淮安市(县)委和*积极响应城市建设规划,加速了淮安的现代化进程。他们着重于文渠的改造,投入专款进行疏浚,扩大进出水口,对原有的桥梁进行了整修和加固,全部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从西水关到八字桥,再到东至三思桥,北至石成桥,都采用石块砌成混凝土护渠沟墙,同时对渠道进行了全面清理。
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文渠的主要职责转向了城市排水,承担起排除积水、保持城市环境卫生的重任。淮城镇*为此专门设立了文渠管理团队,他们定期负责清除文渠内的漂浮物和水草,以确保水流畅通,防止水质恶化。现在的文渠焕然一新,成为古城淮安街头巷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记载中,如明朝启六年《淮安府志》、清朝光绪二十九年《重修淮郡文渠志》、清光绪三十四年《淮安城市附近图》等文献,都对文渠的历史变迁有所记载。曾经,淮城西边的西湖,即管家湖,也曾与文渠密切相关。而清同治十二年《重修山阳县志》、清乾隆十四年《山阳县志》等地方志,也提供了关于文渠的详实资料。
在过去的岁月里,文渠不仅承载着城市排水的功能,还见证了淮安的变迁。如顺治十四年的《龙光阁记》和《重开巽关河道碑记》等,都记录了文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角色。如今,文渠以全新的面貌,继续在古城淮安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渠是贯通淮安三城(旧城、夹城、新城)的一条河流。千百年来,它引来运河水,供应着三城市民的饮用,排泄城市的雨涝。它孕育出淮安多少风流人物,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