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3: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2:38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诗人一开始就用沉重的笔触,道出了他虽然自己身残,却更伤痛于祖国河山的残损。1942年的4月,诗人在香港参加了抗日运动,被投入监狱,受尽严刑拷打。7月,诗人获保释,摸着自己的遍体鳞伤,联想到祖国的河山何尝又不是如此,更加痛恨外族的侵略,对祖国和人民更加同情爱怜。饱蘸感慨,写下了这如泣如诉的诗句。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那是他抗击了敌人的结果;虽然残损了,他却没因此而歇息,反而用它“摸索”这可爱的土地,安抚这可爱的人民,这不正是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气概么?有什么样的精神比这个还可贵,有什么样的气质比这种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