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9: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3:25
李向荣先生,一位出生于一九○九年至一九六六年的濠江歌王,广东台山海宴区沙栏村人,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受当地八音班演出的熏陶,他对粤曲充满热爱,尤其擅长洋琴,后来还自学了小提琴、风琴和钢琴。在广州市某报社广告部任职期间,他业余时间活跃在粤曲舞台,曾与罗品超同属一个乐社。
广州沦陷后,李向荣先生移居香港。一九四一年,他在演唱《光荣何价》时不幸被捕,但后来获释,据传他曾参与过一些营救行动。在港期间,粤乐家卢家帜和包括阮兆辉叔父阮其润在内的朋友重组了小蔷薇音乐社,李向荣加入后频繁参与电台录音,其中文诞嘉社友对他的唱腔赞誉有加,称其“十足十豉味双蒸酒”,“嗒落有味”,从而奠定了“豉味腔”的基础。
到了五十年代,澳门的国际酒楼和*酒店七楼常常有粤剧班和歌伶驻唱,李向荣在此担任洋琴手,他的表演深受茶客和名伶的喜爱,如张月儿、李少芳等人。他的名气甚至延伸到了草根阶层,连新马路的单车工人也因他的豉味腔而拜他为师。一九六○年,他在石塘咀歌座的表演获得了广泛祝贺,书画家邓芬特赠送的大花牌上“豉味歌王”四字让“豉味”一词迅速流传,成为粤曲史上的传奇标签。
关于李向荣的代表作《云雨巫山枉断肠》和《山伯临终》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山伯临终》很大程度上源于《云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首曲子是根据李向荣的私人感情创作,后被改编融入梁祝故事,从而广受欢迎。尽管如此,白驹荣对李向荣的唱腔赞赏有加,并且在五十年代初就有所耳闻,这表明《云雨》的影响力早在那时就已经在广州市流传开来。
平喉唱家,唱腔低迥婉转,有“豉味歌王”之誉。录成唱片的歌曲中,《云雨巫山枉断肠》、《离鸾秋怨》以其特有的腔调,唱出曲中人追怀旧爱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