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7: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南朝时期的文风以隶事用典的繁复和声律和谐的追求为显著特点。钟嵘在其《诗品序》中指出,当时的文人崇尚新颖,竞相使用独特的典故,以求在作品中避免空洞的言辞。聚会时,文人们通过隶事竞逐,使得文学创作中充满了对古语的引用,旨在借古喻今,增强作品的深度和内涵。这种风气在骈文中尤为明显,作家们的用事技巧既巧妙又灵活,超越了前人的水平。
沈约和王融等人在齐永明年间创立的声律理论,不仅适用于五言诗,也对骈文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从语音现象中提炼出规律,旨在赋予文学语言音乐性的节奏感。作家们自觉地将这些规律应用到骈文创作中,通过调节音调,使作品的轻重、长短和快慢有了和谐的变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在句式方面,南朝骈文逐渐趋向于齐整。《文心雕龙·章句》中提到,文章的笔句虽然不拘一格,但字数有规律可循,如四字句紧凑而不急促,六字句规整而非拖沓。作者们有时会灵活运用三、五字句,以适应内容的需要。到了南朝中后期,骈文大多以四、六言为主,但又巧妙地穿插三、五等不同字数的句子,使得全文既有规整的结构,又不失变化,既疏朗又富有韵律,避免了呆板的感觉。
南朝文,指宋、齐、梁、陈四朝的文。这一时期的文,除一部分论议奏疏之外,几乎都是语句偶俪、声调铿锵的骈文。对偶是汉语文学特有的修辞方法。东汉以来,文章开始骈偶化,“往往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词,而奇偶相生,致文体迥殊于西汉。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撰著,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刘师培《论文杂记》)。骈偶文体,经过西晋至南朝,特别是齐永明以后,已完全定型成熟。成熟的标志是:隶事用典更加繁富复杂、自觉追求声律的和谐、句式愈趋齐整。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南朝时期的文风以隶事用典的繁复和声律和谐的追求为显著特点。钟嵘在其《诗品序》中指出,当时的文人崇尚新颖,竞相使用独特的典故,以求在作品中避免空洞的言辞。聚会时,文人们通过隶事竞逐,使得文学创作中充满了对古语的引用,旨在借古喻今,增强作品的深度和内涵。这种风气在骈文中尤为明显,作家们的用事技巧既巧妙又灵活,超越了前人的水平。
沈约和王融等人在齐永明年间创立的声律理论,不仅适用于五言诗,也对骈文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从语音现象中提炼出规律,旨在赋予文学语言音乐性的节奏感。作家们自觉地将这些规律应用到骈文创作中,通过调节音调,使作品的轻重、长短和快慢有了和谐的变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在句式方面,南朝骈文逐渐趋向于齐整。《文心雕龙·章句》中提到,文章的笔句虽然不拘一格,但字数有规律可循,如四字句紧凑而不急促,六字句规整而非拖沓。作者们有时会灵活运用三、五字句,以适应内容的需要。到了南朝中后期,骈文大多以四、六言为主,但又巧妙地穿插三、五等不同字数的句子,使得全文既有规整的结构,又不失变化,既疏朗又富有韵律,避免了呆板的感觉。
南朝文,指宋、齐、梁、陈四朝的文。这一时期的文,除一部分论议奏疏之外,几乎都是语句偶俪、声调铿锵的骈文。对偶是汉语文学特有的修辞方法。东汉以来,文章开始骈偶化,“往往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词,而奇偶相生,致文体迥殊于西汉。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撰著,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刘师培《论文杂记》)。骈偶文体,经过西晋至南朝,特别是齐永明以后,已完全定型成熟。成熟的标志是:隶事用典更加繁富复杂、自觉追求声律的和谐、句式愈趋齐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