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6: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0:38
吴宓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他的贡献深远而广泛。他将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引入中国学术,发表了《新文化运动》和《中国之新旧事物》等重要论文,为比较文学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比较文学的学者,更是率先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并运用其理论研究中国文学的第一人。1920年,他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的文章标志着比较文学概念在中国的初次介绍。
吴宓的语言能力卓越,精通多种外语,这为他进行世界文学对比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21年回国后,他在清华大学开设了“中西诗之比较研究”,使得比较文学首次进入中国高等学府的课堂。他以比较文学方法研究《红楼梦》,并以此开创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先河。此外,他还用这种方法教授西欧文学,为中国培养了首批比较文学研究人才。
在教育领域,吴宓的学识广博,课程门类繁多,包括英语、翻译、文学理论等,显示了他的博雅通才。他的学生评价他为博通古今,涉猎中外,是人文社科各领域的专家。1925年,他积极参与创办清华国学研究院,邀请了多位顶尖学者,如王国维、梁启超等,对国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学术和文化领域,吴宓创办《学衡》杂志,提倡国学,反对新文化运动,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他的主张在当时备受争议,但也展现出前瞻性和现实价值。尽管遭遇了时代的误解和批判,如在*中的批斗,他仍坚守自己的学术独立和文化认同,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在“红学”研究方面,吴宓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多篇论文的发表,使他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红学专家,与胡适等大师齐名。他的著作丰富,对推动红学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吴宓的教书育人成就显著,培养出众多杰出学者,如钱钟书、曹禺等,对中国的文学、语言学、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