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6:4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19:57
如胶似漆意思是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如胶似漆
拼音: rú jiāo sì qī
成语解释: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夜去明来,街坊上的人也都知了。”
引证
1.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
岂惑于众口哉。
一《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2.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一《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3.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夜去明来,街妨
上人也都知道了。
一 明·施耐庵·《水浒传》二十回
4.昔有夫妻二人,各在芳年,新婚燕尔,如胶
似膝,如鱼似水。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五
5,夫妻两人恩恩爱爱,如胶似漆。
《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成语造句: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亲密无间、情投意合
反义词:一刀两断、分道扬镳、反目成仇
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邹阳与枚乘因吴王刘濞[bì]不听他们的劝阻,就投靠梁孝王刘武。 刘武的大臣公孙诡因为嫉妒他们的才能,就诬陷邹阳,惑使刘武抓了邹阳。邹阳在狱中给刘武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等语(详见《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这封书信写得很长,大意是说:
心相感应,行动相符合,牢如胶漆,兄弟都不能离间他们,难道众人的嘴就能迷惑他们吗?所以偏听会产生奸邪,独断独行会造成祸患混乱。
从前鲁国听信了季孙的坏话赶走了孔子,宋国采用了子冉的诡计囚禁了墨翟。凭孔子、墨翟的口才,还免不了受到谗言谀语的中伤,而鲁、宋两国则陷于危险的境地。
为什么?众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骨骸销蚀啊。
梁王见信后,很感动,就放了邹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19:57
如胶似漆
【解释】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示例】那张三和这婆惜,~。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近义词】亲密无间、情投意合
【反义词】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成语造句】
1、认识没几天,他俩就好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2、他们夫妻感情如胶似漆,非常恩爱。
3、无论是欢乐还是忧愁,无论是在烧灼般的炙烧下抑或是在寒气*人的大雪下。可惜我们终归不是一条路,即使是感情好到如胶似漆。
【成语典故】
如胶似漆原作如胶如漆。
子夏去拜访曾子,曾子便请他进来吃点东西。子夏问曾子说:“这样不会太麻烦您吗”?曾子便回答说:“对君子而言有三件麻烦的事情,饮食却不包括在内;对君子而言,也有三件快乐的事情,而欣赏钟磬琴瑟之美却不包括在内”。子夏听了,便请教曾子:“什么是三件快乐的事情呢”?曾子回答:“有父母可以敬畏,有君王可以事奉,有儿子可以传授,这是第一件。当父母犯错的时候可以规劝他;当君王不行仁政时可以离开他;当儿子做错事时可以责备他,这是第二件。可以告诉君王治国的道理;可以帮助朋友解决困难,这是第三件”。
子夏又问:“那么三件麻烦的事又是什么呢”?曾子回答:“年轻时候所学,年老时却忘了,这是第一件;事奉君主有功,却轻易地叛背君主,这是第二件;结交了很久的朋友,却中途和他绝交,这是第三件”。子夏听了,很佩服地说道:“说得好啊!谨慎地遵守一句好话,胜过读一辈子的书;而能事奉一个贤君,比治理万民的功绩更大;这些道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我以前很愚昧,不了解耕种的道理,所以我所种的田,一年都没有收成;土地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以诚待人来交往,就算是原本疏远的人,也会变得亲密;如果用虚伪的态度与人交往,那么就算是原本亲密的人,也会变得疏远。诚实的人相交,情谊就像胶与漆紧密接合那样地坚固;虚伪的人相交,就好像薄冰见到太阳一样,情谊很快就会消失。身为一个君子,岂能不留意呢”?
后来如胶似漆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感情的坚固或亲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19:57
如胶似漆的爱情描述了一种感情炽热、难以割舍的关系,常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如胶似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紧紧黏合、不可分离的状态。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其中描述了感情如同胶水与漆一样紧密相连。古诗《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中也提到了“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进一步强调了无法割舍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