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6: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0:10
答嘴鼓的历史渊源虽然缺乏文字记录,但它在传统戏曲中的身影可见一斑。在梨园戏、提线木偶戏以及高甲戏中,答嘴鼓作为一种插科打诨的手段被巧妙运用。古时,和尚和道士做法事时也会穿插使用,这显示出答嘴鼓在民间流传的长久历史。
在闽南地区,民间艺术和商业活动中,无论是卖艺者招揽生意,还是乞丐行乞时,都会运用押韵的语言,即兴发挥,形成了一种类似于顺口溜的交流方式。甚至在婚丧习俗中,如新娘入洞房时的“念四句”:“双脚踏入来,交椅两边排。新娘是天使,女婿状元才”,也体现了这种韵语形式的存在。
随着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进驻台湾,闽南的“念四句”也随之传入,当地称之为“四句联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渐发展成为更具技巧性的“触嘴古”,与闽南的答嘴鼓形式相一致。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人们的谈笑中,“念四句”逐渐演变为一种需要快速反应和口齿伶俐的戏谑论争形式,如果一方接不上,往往会引发满堂的笑声,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答嘴鼓艺术。
答嘴鼓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省的一种喜剧性的说唱艺术。亦名触嘴古、拍嘴鼓或答嘴歌,台湾人民至今叫触嘴古,触嘴是斗口、舌战的意思,古就是讲古、讲故事的意思。在闽南方言中,“嘴鼓”也作“腮”、“嘴巴”解,答嘴鼓也可解释为专靠嘴巴对答,以语言风趣取胜,内容不一定都是“古”(故事)。答嘴鼓在港澳地区以及讲闽南方言的海外侨胞中也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