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有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4: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0:22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是:
1、私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
2、合法行为。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表示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
4、意思决定效果的行为。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它主张人们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负责。
只要意思表示中所要实现的效果是合法的,法律就听任其依照内容发生法律效果,设定权利,负担义务,或使权利义务变更、终止。
【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有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是:1、私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政府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法院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2、合法行为。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3、表示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4、意思决定效果的...
公伤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施行)。第三章 工伤认定,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特征:1、私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政府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法院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依意思作出的变动民事关系的行为,而不是利用公权力作出的行为。2、合法行为 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
民法总则143条对民事法律行为规定有哪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一定要合法吗?
《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三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民事行为能力具有的特征有哪些?
民法典对自然人和法人都有明确的规定,法人是可以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行为的主体,具有独立的财产权,自然人和法人有一定的区别。那么民事行为能力具有的特征有哪些呢?(1)由国家通过法律确认和赋予,不由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志决定。法律确认一个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承认他有资格进行民事法律行为。(2)民事主体...
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总则中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总则中有效的条件有以下:(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行为人非依...
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总则中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如何判断民事法律行为?
区分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的意义在于,法律对三者成立的要求有所不同。单方行为,只要行为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民事行为就成立;多方行为一般则要求各方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民事行为方能成立,只有行为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民事行为不能成立。以上回答希望您能满意并予以采纳。民法总则判断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民事法律行为在《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中的区别是什么?
一、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二、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三、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