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4: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00:07
位于洛阳的灵山寺,其历史可追溯至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由僧人憨休老祖创立。这座寺庙以其南北长方形的院落布局为特色,山门为高台楼阁式,上面镌刻着"灵山寺"的石匾额,由赵朴初亲笔题写。进入山门后,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大悲殿(现改为中佛殿)和大雄殿。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其门外有棵古老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大雄殿是明代遗构,内供三世佛像,据传是用周灵王墓上的柏树雕成,殿前有七级石塔和古碑,记载着寺院的历史。藏经楼位于后部,分为两层,是寺内重要的藏书之地。
大雄殿与藏经楼之间以砖墙隔开,两侧厢房内设有罗汉堂和观音殿、地藏殿。在东南山坡上,十七座历代高僧墓塔与少林寺塔林、风穴寺塔林并称为河南三大塔林,体现了其历史地位。寺院东墙外的凤凰泉四季涌流,为寺内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物部门和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下,灵山寺多次修缮,成为一处焕发新生的文化圣地,每年农历二月的庙会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灵山寺的诞生源于远古印度的舅甥二人,他们在洛阳西南的灵山修行,舅舅去世后,甥儿在此弘法,后人尊他为释迦牟尼。在历史的长河中,灵山寺见证了诸多重要时刻,如1948年杨成武将军为保护寺宇题写"保护古迹,人人有责",彰显了其历史文化价值。
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背依山崖,面临 洛河,坐南朝北,和多数中国佛寺方向迥异。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其山为灵山,灵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内建筑原有山门、前殿、毗卢殿、大雄殿、藏经后楼及左右配殿等。现仅存山门、中佛殿(又名大悲殿)和大雄殿等。大悲殿、大雄殿皆作单檐歇山顶,斗拱梁枋,还保留着金代建筑的遗风。大雄殿内的三世佛像为明代泥塑作品。后面砖墙上嵌有历代题咏石刻二十八幅。大雄殿前阶下有一座七级佛塔,建于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