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王赏功”说历代“饷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3: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0:19
近期,江口岷江挖掘出张献忠的“沉宝”——“西王赏功”金银币,引发关注。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赏钱和饷银的历史背景。
“西王赏功”因其稀罕性而珍贵,是明末张献忠为激励军功所铸,分金、银、铜三类,其中金币尤为珍贵,仅存世3枚,价格不菲。然而,这次岷江发现的“西王赏功”数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其市场价值。
此类赏钱比普通货币稍大,如“西王赏功”采用楷书,与太平天国石达开的“翼王赏功”一同被列为古钱“五十名珍”。历史上,地方自铸军饷赏钱的现象并不罕见,通常用于支付军警薪酬,甚至遣散费用。
例如,这枚漳州军饷银圆,正面书有“漳州军饷”,背面刻有“足纹通行”,其花押解读多样,从明朝朱成功到清朝鸦片战争时期的解读都有,争议颇多。郭沫若曾将其与郑成功联系,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地方自铸银币之一。
在云南大鹿头正银一两军饷银饼,是二战时期滇缅印战区的流通货币,体现了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然而,它的存在也引发不同观点,有人认为与鸦片交易有关。
“军饷足纹背泉局详奉宪定通行银币”带有多个戳记,反映出当时市场对银圆的鉴别标准和商业行为。新疆的“饷银”则是清政府在新疆迪化机器局为军费铸造,是清政府对边疆有效管辖的见证。
进入民国,军饷银圆铸造仍持续,但随着币制改革,军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银圆因其承载的丰富历史信息,成为收藏界的宠儿,如解放初期为保障进藏后勤,铸制的“新版”袁大头银圆,成为特殊形式的“银饷”,在西藏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