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武禹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6:0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07:21
太极拳经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攘/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注释
注释一
杨露禅注
【原文】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注:练拳时,不用莽力,方能轻灵,十三式须一气串成。
【原文】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注:气不滞,则如海风吹浪;静心凝神,斯为内敛。
【原文】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注:练拳宜求圆满,不可参差不齐,宜缓慢而不使间断。
【原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注:练法须上下相随,劲自跟起,行于腿,达于腰,由脊而膊,而行于手指,周身一气,用时进前退后,其劲乃不可限量矣。
【原文】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注:病不在外而全在意,意不专则神不聚,即不能得机得势矣。
【原文】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注:此言与人对敌搭手时,先将彼摇动,犹树无根,立脚不定,则自然倒下矣。
【原文】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注:与人对敌,每式前虚后实,如放劲,则前足坐实,后足蹬直。总使虚实清楚,则变化自能如意矣。
【原文】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注:周身骨节顺合,气须流通,意无间断。
注释二
陈微明注
【原文】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注:不用后天之拙力,则周身自然轻灵。
【原文】尤须贯串。
注:贯串者,绵绵不断之谓也。不贯串则断,断则人乘虚而人。
【原文】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注:气鼓荡则无间,神内敛则不乱。
【原文】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注:有凹处、有凸处、有断时、有续时,此皆未能圆满也。凹凸之处,易为人所制;断续之时,易为人所乘,皆致败之由也。
【原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注:庄子曰:“至人之息以踵。”太极拳术,呼吸深长,上可至顶,下可至踵,故变动其根在脚。由脚而上至腿,由腿而上至腰,由腰而上至手指,完整一气。故太极以手指放人,而跌出者,并非仅手指之力。其力乃发于足跟,而人不知也。上手、下足、中腰,无处不相应,自然能得机得势。
【原文】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注:不得机,不得势,必是手动而腰腿不动。腰腿不动,手愈有力,而身愈散乱,故有不得力处,必留心动腰腿也。
【原文】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即有右。
注:欲上欲下,欲前欲后,欲左欲右,皆须动腰腿,然后能如意。虽动腰腿,而内中有知己知彼、随机应变之意在。若无意,虽动腰腿,亦乱动而已。
【原文】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注:此言与人交手时之随机应变,反复无端,令人不测,使彼顾此而不能顾彼,自然散乱,散乱则吾可以发劲矣。
【原文】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注:练架子要分清虚实,与人交手,亦须分清虚实。此虚实虽要分清,然全视来者之意而定。彼实我虚,彼虚我实;实者忽变为虚,虚者忽变而为实,彼不知我,我能知彼,则无不胜矣。周身节节贯串,节节二字,以言其能虚空粉碎。能虚空粉碎,则处处不相牵连,故彼不能使我牵动,而我稳如泰山矣。虽虚实粉碎,不相牵连,而运用之时,又能节节贯串,并不相顾,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背则首尾俱应,夫然后可谓之轻灵矣。譬如以千斤之铁棍,非棍不重也,然有巨力者,可持之而起;以百斤之铁链,虽有巨力者,不能持之而起,以其分为若干节也。虽分为若干节,而仍是贯串。练太极拳,亦犹此意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07:19
太极拳论是一篇关于太极拳的经典理论文章,作者是武禹襄。
该文章主要阐述了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基本原则,提出了“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弱胜强”等重要观点,为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太极拳论的详细内容:
1. 以柔克刚:太极拳强调用柔和的力量化解对手的攻击,而不是以硬碰硬。通过运用内力和技巧,达到制胜的目的。
2. 以静待动:太极拳强调冷静观察对手的行动和意图,不轻易出击,而是等待对手露出破绽时再采取行动。
3. 以圆化直:太极拳强调用弧形动作来化解对手的直线攻击。通过圆的运动方式,使对手失去平衡,从而达到制胜的目的。
4. 以弱胜强:太极拳强调通过技巧和内力的运用,使弱者能够战胜强者。太极拳注重培养内力和耐力,使弱者能够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保持优势。
总之,太极拳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对于太极拳的练习和掌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求《太极拳论》~王宗岳著!的翻译!
1. 王宗岳是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他在河南洛阳和开封教书,并著有多部武术著作,包括《太极拳论》等。2. 《太极拳论》依据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强调太极拳在刚柔并济中的平衡。3. 王宗岳的武术理念和太极拳的理论,不仅注重实战技巧,还强调身体的放松和内功的修炼。4. 太极拳的推手技巧包括粘走...
太极拳论翻译成白话文 太极拳论原文
《太极拳论》翻译:太极,是由无极化生的,是阴阳的本源。运动时,分别反映出相互矛盾的一阴一阳;静止时,阴阳两者就合归于一体了。动作切不可过分或不足,肢体要及时地随屈就伸。对方用刚劲打来,我以柔劲引化,这叫做“走”;我顺势粘随,迫使对方陷于背境,这叫做“粘”。对方行动快,我反应...
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拳,这门源自王宗岳经典论著的武术艺术,以其独特的阴阳刚柔哲学深入人心。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手部动作的螺旋缠丝并非孤立,而是遵循《易经》的阴阳对立与转化原则。"棚、缠、捋、挤"这些看似简单的招式,蕴含着太极拳的整体理念,包括陈冲先生所倡导的单双缠丝训练,以及进退之间的微妙转换。太极...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出自哪里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句话出自《太极拳论》。《太极拳论》是对太极拳哲学思想的深刻概括。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其内涵丰富,融合了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以及中医、经络学说等理论。这句话揭示了太极拳的修炼方法和哲学理念。“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句...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太极。有不少人,打太极拳多年,你问他什么是太极,却说不出来,也就是说,是在稀里糊涂地打拳。俗话说,“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练太极,不明理,就难入太极之门,当然,就更谈不上练好太极功夫了。 这里需要弄清,什么...
张三丰太极拳拳论
太极拳是一种众多的拳种,包括陈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张三丰太极拳等。下面是对张三丰太极拳传承的概述,以便让大家了解张三丰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张三丰太极拳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
太极拳论原文及译文
太极拳论 太极拳译文;太极,是由无极化生的,是阴阳的本源。运动时,分别反映出相互矛盾的一阴一阳;静止时,阴阳两者就合归于一体了。动作切不可过分或不足,肢体要及时地随屈就伸。对方用刚劲打来,我以柔劲引化,这叫做“走”;我顺势粘随,迫使对方陷于背境,这叫做“粘”。对方行动快,我...
武氏太极拳论释疑
武氏太极拳的独特理论,深入剖析其核心理念。首先,"身备五功"强调的是太极拳修炼者全面均衡的发展,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力量与灵活性。接着,"四两拔千斤"象征着太极拳的轻灵与力量转化,通过巧妙的技巧,以小力量达到大效果。"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揭示了太极拳的站姿和动态,要求姿势稳定如秤,动作流畅...
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释全文
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第一篇:任脉督脉论 原文:任脉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至天突廉泉止。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森纤上,至百会下降至人中止。白话译文:任脉的起点在裆中的会阴穴,从身前向上在腹里边运行到颈下的天突穴,再向上经廉泉穴到达下唇下的承浆穴为止。督脉的起点也在会阴穴,但...
太极拳十大要论第三论 三节
太极拳理论中,对身体的三个主要部分进行划分,以达到更好的拳术实践。这三个部分,称之为上节、中节、下节。上节通常指头和胸,中节涉及胸腹和丹田,下节则为腿与脚。具体到头面部,上节是额,中节为鼻,下节是口;在中身部分,上节是胸,中节是腹,下节则为丹田;在腿的部分,根节为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