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防?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3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5:31
所谓三防,是指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它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有效形式。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人人佩戴防毒面具。当伊拉克向以色列等国发射“爱国者”导弹时,当地居民立即进入防毒掩体,戴上防毒面具。这说明了三防知识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人员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核、化、生武器对人员具有巨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只要防护得当,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对人员的杀伤的。因此,了解三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员对核武器的防护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它是利用原子核瓜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一般泛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核武器对人员的杀伤破坏作用,是由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杀伤因素造成的。人员受到一种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单一伤,受到两种以上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复合伤。当敌人使用核武器时,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对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的防护
由于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国徽持续时间非常短,所以,它们也被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对瞬时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主要是:
当人员处于具有密闭、滤毒通风设备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先行隔绝,再根据情况进行滤毒通风或清洁通风。在隔绝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吸烟,少用或不用明火照明,以减少工事内氧气的消耗。当人员处于不密闭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用棉球等堵住耳孔,以防彭膜损伤。当人员隐蔽在露天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卧倒在工事底部,闭眼、闭嘴、腹部微收,两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使两大臂遮皋怖部,避免或减少光国徽对暴露皮肤的伤害。在单人掩体内的人员可蹲下,姿势尽量低下,可用两手堵塞耳孔。
当人员来不及进入工事时,发现闪光后,应迅速利用就近地形地物卧倒(与露天工事内的卧倒动作相同)。卧倒的方向依核武器爆炸的方向和地形的特点而定。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背向爆心卧倒。当地形地物较小时,应对向爆心卧倒,以重点防护头部。在室内来不及外出隐蔽的人员,应该避开门、窗,在屋角或靠墙下的床下、桌子下卧倒,以避免间接伤害。正在行驶的车辆,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停车,车上人员最在车上卧倒,不能卧倒的人员姿势要尽量低,并把紧车厢或把手。
2.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当人员在沾染区内时,为减轻放射性沾染的伤害,应及时戴上防护面具或口罩 ,也可用毛巾捂住口鼻;穿上防护靴套,或将裤腿、袖口扎紧,用雨衣、兼布、床单等就便器材把暴露的皮肤遮盖起来;避免随便接触染物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尽量不在沾染区内吃饭、喝水、吸烟;尽量减少在沾染区的停留时间。当人员通过沾染区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开高照射率地区,并快速通过。
当人员离开沾染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沾染。旅行,利用扫帚、树枝等自行或相互扫刷、拍打,清除服装上的放射射性灰尘。扫刷、拍打时,人要站在上风方向。然后脱去面具或口罩,漱口、擤鼻,并用水和擦洗身体的暴露部分。缺水时,可用毛巾、手绢等擦拭,擦一次,折叠一次。
在条件许可时,应用淋浴的方法冲洗,也可在未受沾染的江河中洗澡,进行全身消除。受染服装用清水、肥皂洗涤效果更好。洗后要进行沾染检查,低于允许方可离去。无仪器检查时,要注意对暴露和易存积尘垢的部分(如耳、鼻等)多洗几次。
(二)人员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是指把一些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即毒剂(人称毒气),装填在各种弹药、兵器中,施放在战场上,用来伤害人、畜和毁坏植物的事种武器。主要有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虽然各类毒剂都对人员具有巨大的伤害作用,但只要学会防护方法和正确使用防护器材,就可减轻或避免化学武器的伤害。
1.当遭敌化学武器袭击时,可利用器材和工事进行防护。利用器材进行防护时,对呼吸道和眼睛的防护主要是戴好防毒面具或简易呼吸道和眼睛防护器材。当进行全身防护时,除防护呼吸道和眼睛外,还要迅速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等。利用工事进行防护时,情况允许,除观察和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应立即进入掩蔽工事,关闭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利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防护时,应根据指挥员的命令有组织地进入,不得随意进出。进入时,应防止将毒带入。进入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人员在没有密闭设施的工事内,要戴面具防护。
2.对人员和服装的消毒
当人员染毒时,可针对不同情况,根据不同条件进行消毒。皮肤染毒时,可用防护盒内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无防护盒时,应迅速用棉花、布块、纸片、干土等将明显的毒剂液滴吸去,用肥皂水、洗衣粉水、草木灰水、碱水、清水等清洗,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擦拭染毒部位也有一定效果。眼睛染毒时,可用2%的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糜料时,对神经性毒剂用2%的小苏打水冲洗,对糜料性毒剂用1:1000的高猛酸钾水溶液冲洗,消毒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用过的棉花、布块等要埋掉或烧掉。离开染毒区后,有条件时,可利用河流、澡堂、洗消站进行全身洗消。彻底除去皮肤上残留的消毒剂及毒剂作用的生成物。洗后应更换干净衣服。伤员洗消前,伤口应包上防水绷带或塑料布。
3.对中毒人员的急救
当人员中毒后,应迅速进行急救。急救时,应先戴好防毒面具,再根据人员中毒毒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急救药物和方法。神经性毒剂中毒时,应立即注射解磷针,并进行人工呼吸;氰酸中毒时,应立即吸入亚*异戍酯,并进行人工呼吸;刺激性毒剂中毒时,可用清水冲洗眼和皮肤。如出现胸疼和咳融洽难忍时,可吸抗烟剂;糜料性毒剂中毒时,主要是对染毒部位消毒处理;毕兹中毒时,轻者不用药物急救,严重时可肌肉注射氢溴酸加兰他敏。
(三)人员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生物武器又叫细菌武器,是一种用生物战剂杀伤人员、特畜毒和真菌等。由于其危害极大,且不易发现,所以,应加强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人员对生物武器的防护,除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传染病的抵御能力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免疫接种
有针对性进行免疫接种,增强人体的疫力,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只要接种相应的疫苗,就可防止由该种病菌引起的疾病。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2.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是敌人施放生物战剂的主要方式。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主要是防止细菌通过呼吸道或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进行集体防护时,可进入有滤毒通风设备的防护工事;个人防护时,主要是使用个人防护器材。对呼吸道的防护,最好是用防毒面具,其次是用装料防毒筒、高效防尘口罩和五层以上的毛巾口罩,再其次是用防尘口罩和普通口罩。另外,用手帕、帽子、衣服等掩住口鼻也有一事实上的防护效果。对眼睛的防护可戴防毒眼镜。全身防护可穿普通衣服,但要将上衣扎在腰带内,系紧袖口、裤脚,用毛巾转住颈部,戴好帽子,尽可能将身体露出部位遮住。个人防护器材脱下后,应立即消毒。
3.对带菌昆虫的防护
对带菌昆虫的防护,主要是保护暴露的皮肤,不让昆虫叮咬。除穿防疫服外,穿普通衣服时,可采取与防气溶胶相同的方法。此外,还可戴防蚊帽,披戴浸过防虫的线网,在皮肤的暴露部位除抹的防虫油,在房屋、帐篷、坑道、掩蔽部的门窗或出入口安装纱窗、纱门或挂上用防虫油浸泡过的门帘,在入口处的墙壁、地面喷撒杀虫剂,在建筑物周围点然艾蒿、桉树叶、山胡椒、玉米须等发烟驱虫。
4.消毒处理 由于生物武器的后续危害较大,对受染的人员,人员活动场所及病人居住环境,病人的痰、尿、粪便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对受染人的消毒,有条件时可进行淋浴,或用肥皂擦拭污染部位。洗消前如用消毒剂擦拭污染部位效果更好。消毒剂可根据细菌战剂中的种类选用碘酒、来苏儿、亦可用甲醛;室外地面则根据需要,对重点地区用三合二、漂白粉处理或用火烧、冲洗、通风日晒、铲除掩埋等方法。
二、个人防护器材及使用
个人防护器材主要有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防护盒。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
呼吸道防护器材主要有防毒面具和防护口罩。防毒面具用于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防护口罩可在无防毒面具或防毒面具换效的情况下使用。使用防护口罩时,需做浸碱或装料等加工处理。
(二)皮肤防护器材
皮肤防护器材主要有防毒手套和防毒衣。防毒手套是用橡胶布制成的,用来防止人员的双手免受毒剂、放射性物质和生物战剂的伤害。防毒衣是一种上衣、裤子和靴套连在一起的全身皮肤防护器材。此外,对皮肤的防护还可用防毒斗篷和防毒靴套。
(三)防护盒
防护盒是一种个人防护器材,里面装有解磷针一支、皮肤消毒剂一管、新式的有防磷片一管、解磷鼻粉剂三支。解磷针用于神经性毒剂中毒时急救。防磷片用于长效预防神经性毒中毒,服药后能减轻中毒程度,增强急救治疗效果
三防知识
用于避免和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杀伤破坏的技术。主要包括发现报警技术、侦察技术、防护技术、洗消技术和救治技术。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各不相同,防护技术也各有差异,但有的技术亦可通用。所以三防技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所结合。三防技术是在与三种武器的斗争中,首先在防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防化学武器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化学武器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各种防护技术应运而生。首先使用的是呼吸器官防护技术,随后是气肤防护技术,并由个人防护扩大到集体防护,由防护发展到发现报警、侦察、洗消和救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战的威胁使防化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新型化学侦察、报警、防护、消毒器材以及急救治疗药物相继投入使用,逐步形成了包括侦察技术、防护技术、消毒技术和救治技术等比较完整的防化技术。战后,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防化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例如,在化学侦察技术上采用了新的科学原理以及红外、激光、微波、计算机等新技术,提高了灵敏度和快速性,增大了监测距离;在防护技术上采用了人体测量学、材料科学和劳保科学的新成就,个人防护器材的防毒性能和使用性能大大提高,生理性能也得到改善;
二、防核武器技术
美国于1945 年对日本实施核攻击,促进核武器防护技术迅速兴起。战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通过近2000次核试验,特别是460次大气层核试验,对核武器的各种杀伤破坏因素及其效应,以及核爆炸观测技术、核辐射侦察技术、工程防护技术、核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放 射性沾染的洗消技术、核武器损伤的救治技术等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使核武器防护技术发展成为 一项专门的军事技术;
三、防生物武器技术
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生物武器,防护技术也随之产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对生物武器的侦察、检验、预防和消毒技术都已有了很大的进展,成为军队防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三防技术必将取得新的突破。例如,遥测、遥控和微机技术的应用,将使核、化、生的侦察和报警实现智能化;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将为生物战剂的检验和免疫等开拓新的途径。
参考资料:百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5:31
所谓“三防”,是指对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详见核生化武器)的防护。它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有效形式。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人人佩戴防毒面具。当伊拉克向以色列等国发射“爱国者”导弹时,当地居民立即进入防毒掩体,戴上防毒面具。这说明了三防知识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人员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核、化、生武器对人员具有巨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只要防护得当,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对人员的杀伤的。因此,了解三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员对核武器的防护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它是利用原子核瓜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一般泛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核武器对人员的杀伤破坏作用,是由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杀伤因素造成的。人员受到一种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单一伤,受到两种以上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复合伤。当敌人使用核武器时,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对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的防护
由于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持续时间非常短,所以,它们也被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对瞬时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主要是:
当人员处于具有密闭、滤毒通风设备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先行隔绝,再根据情况进行滤毒通风或清洁通风。在隔绝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吸烟,少用或不用明火照明,以减少工事内氧气的消耗。当人员处于不密闭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用棉球等堵住耳孔,以防彭膜损伤。当人员隐蔽在露天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卧倒在工事底部,闭眼、闭嘴、腹部微收,两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使两大臂遮皋怖部,避免或减少光辐射对暴露皮肤的伤害。在单人掩体内的人员可蹲下,姿势尽量低下,可用两手堵塞耳孔。
当人员来不及进入工事时,发现闪光后,应迅速利用就近地形地物卧倒(与露天工事内的卧倒动作相同)。卧倒的方向依核武器爆炸的方向和地形的特点而定。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背向爆心卧倒。当地形地物较小时,应对向爆心卧倒,以重点防护头部。在室内来不及外出隐蔽的人员,应该避开门、窗,在屋角或靠墙下的床下、桌子下卧倒,以避免间接伤害。正在行驶的车辆,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停车,车上人员最在车上卧倒,不能卧倒的人员姿势要尽量低,并把紧车厢或把手。
2.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当人员在沾染区内时,为减轻放射性沾染的伤害,应及时戴上防护面具或口罩 ,也可用毛巾捂住口鼻;穿上防护靴套,或将裤腿、袖口扎紧,用雨衣、兼布、床单等就便器材把暴露的皮肤遮盖起来;避免随便接触染物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尽量不在沾染区内吃饭、喝水、吸烟;尽量减少在沾染区的停留时间。当人员通过沾染区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开高照射率地区,并快速通过。
当人员离开沾染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沾染。旅行,利用扫帚、树枝等自行或相互扫刷、拍打,清除服装上的放射射性灰尘。扫刷、拍打时,人要站在上风方向。然后脱去面具或口罩,漱口、擤鼻,并用水和擦洗身体的暴露部分。缺水时,可用毛巾、手绢等擦拭,擦一次,折叠一次。
在条件许可时,应用淋浴的方法冲洗,也可在未受沾染的江河中洗澡,进行全身消除。受染服装用清水、肥皂洗涤效果更好。洗后要进行沾染检查,低于允许方可离去。无仪器检查时,要注意对暴露和易存积尘垢的部分(如耳、鼻等)多洗几次。
(二)人员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是指把一些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即毒剂(人称毒气),装填在各种弹药、兵器中,施放在战场上,用来伤害人、畜和毁坏植物的事种武器。主要有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虽然各类毒剂都对人员具有巨大的伤害作用,但只要学会防护方法和正确使用防护器材,就可减轻或避免化学武器的伤害。
1.当遭敌化学武器袭击时,可利用器材和工事进行防护。利用器材进行防护时,对呼吸道和眼睛的防护主要是戴好防毒面具或简易呼吸道和眼睛防护器材。当进行全身防护时,除防护呼吸道和眼睛外,还要迅速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等。利用工事进行防护时,情况允许,除观察和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应立即进入掩蔽工事,关闭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利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防护时,应根据指挥员的命令有组织地进入,不得随意进出。进入时,应防止将毒带入。进入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人员在没有密闭设施的工事内,要戴面具防护。
2.对人员和服装的消毒
当人员染毒时,可针对不同情况,根据不同条件进行消毒。皮肤染毒时,可用防护盒内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无防护盒时,应迅速用棉花、布块、纸片、干土等将明显的毒剂液滴吸去,用肥皂水、洗衣粉水、草木灰水、碱水、清水等清洗,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擦拭染毒部位也有一定效果。眼睛染毒时,可用2%的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糜料时,对神经性毒剂用2%的小苏打水冲洗,对糜料性毒剂用1:1000的高猛酸钾水溶液冲洗,消毒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用过的棉花、布块等要埋掉或烧掉。离开染毒区后,有条件时,可利用河流、澡堂、洗消站进行全身洗消。彻底除去皮肤上残留的消毒剂及毒剂作用的生成物。洗后应更换干净衣服。伤员洗消前,伤口应包上防水绷带或塑料布。
3.对中毒人员的急救
当人员中毒后,应迅速进行急救。急救时,应先戴好防毒面具,再根据人员中毒毒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急救药物和方法。神经性毒剂中毒时,应立即注射解磷针,并进行人工呼吸;氰酸中毒时,应立即吸入亚*异戍酯,并进行人工呼吸;刺激性毒剂中毒时,可用清水冲洗眼和皮肤。如出现胸疼和咳融洽难忍时,可吸抗烟剂;糜料性毒剂中毒时,主要是对染毒部位消毒处理;毕兹中毒时,轻者不用药物急救,严重时可肌肉注射氢溴酸加兰他敏。
(三)人员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生物武器又叫细菌武器,是一种用生物战剂杀伤人员、特畜毒和真菌等。由于其危害极大,且不易发现,所以,应加强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人员对生物武器的防护,除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传染病的抵御能力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免疫接种
有针对性进行免疫接种,增强人体的疫力,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只要接种相应的疫苗,就可防止由该种病菌引起的疾病。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2.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是敌人施放生物战剂的主要方式。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主要是防止细菌通过呼吸道或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进行集体防护时,可进入有滤毒通风设备的防护工事;个人防护时,主要是使用个人防护器材。对呼吸道的防护,最好是用防毒面具,其次是用装料防毒筒、高效防尘口罩和五层以上的毛巾口罩,再其次是用防尘口罩和普通口罩。另外,用手帕、帽子、衣服等掩住口鼻也有一事实上的防护效果。对眼睛的防护可戴防毒眼镜。全身防护可穿普通衣服,但要将上衣扎在腰带内,系紧袖口、裤脚,用毛巾转住颈部,戴好帽子,尽可能将身体露出部位遮住。个人防护器材脱下后,应立即消毒。
3.对带菌昆虫的防护
对带菌昆虫的防护,主要是保护暴露的皮肤,不让昆虫叮咬。除穿防疫服外,穿普通衣服时,可采取与防气溶胶相同的方法。此外,还可戴防蚊帽,披戴浸过防虫的线网,在皮肤的暴露部位除抹的防虫油,在房屋、帐篷、坑道、掩蔽部的门窗或出入口安装纱窗、纱门或挂上用防虫油浸泡过的门帘,在入口处的墙壁、地面喷撒杀虫剂,在建筑物周围点然艾蒿、桉树叶、山胡椒、玉米须等发烟驱虫。
4.消毒处理 由于生物武器的后续危害较大,对受染的人员,人员活动场所及病人居住环境,病人的痰、尿、粪便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对受染人的消毒,有条件时可进行淋浴,或用肥皂擦拭污染部位。洗消前如用消毒剂擦拭污染部位效果更好。消毒剂可根据细菌战剂中的种类选用碘酒、来苏儿、亦可用甲醛;室外地面则根据需要,对重点地区用三合二、漂白粉处理或用火烧、冲洗、通风日晒、铲除掩埋等方法。
二、个人防护器材及使用
个人防护器材主要有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防护盒。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
呼吸道防护器材主要有防毒面具和防护口罩。防毒面具用于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防护口罩可在无防毒面具或防毒面具换效的情况下使用。使用防护口罩时,需做浸碱或装料等加工处理。
(二)皮肤防护器材
皮肤防护器材主要有防毒手套和防毒衣。防毒手套是用橡胶布制成的,用来防止人员的双手免受毒剂、放射性物质和生物战剂的伤害。防毒衣是一种上衣、裤子和靴套连在一起的全身皮肤防护器材。此外,对皮肤的防护还可用防毒斗篷和防毒靴套。
(三)防护盒
防护盒是一种个人防护器材,里面装有解磷针一支、皮肤消毒剂一管、新式的有防磷片一管、解磷鼻粉剂三支。解磷针用于神经性毒剂中毒时急救。防磷片用于长效预防神经性毒中毒,服药后能减轻中毒程度,增强急救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