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从什么文物中可以窥见古代水兵的作战方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0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2:42

汉代的造船业已经非常发达。据古籍记载和对现代出土的汉代船模的研究,可知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货船、战船等。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艑、艇、扁舟、轻舟、舲舟、舫舟等。战船有很多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而来的。战船比民船的制造要求要高得多。战船的结构、性能的要求都很高,首先要坚固,能防御敌人的进攻,还要有攻击性,要配备能进攻的武器,还要求速度,更要灵活,进退自如。所以战船代表了当时的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战船也有很多种类,如戈船、桥船、斗舰、艨艟〔méngchōng蒙冲〕、楼船等。

汉代我国造船技术已经成熟。最能说明汉代造船技术高超的是“楼船”。楼船是水军的代称,也是对战船的通称,如把水兵称为楼船卒、楼船士,水军将校称为楼船将军、楼船校尉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城西南挖建了方圆40里的昆明池,在池中建造楼船。船上能起高楼,所以叫楼船。这是汉代重要的战船船型。楼船秦时已有,汉代时,其规模、形制均较秦时大得多,它的大量出现是汉代造船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造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楼船体势高大,上面有三个楼层,第一层叫“庐”,“像庐舍也”;第二层,即“其上重宝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第三层,“又在上曰爵(雀)室,于中候望之如鸟雀之警示也”(刘熙《释名》)。庐、飞庐、雀室,这三层每层都有防御敌人弓箭矢石进攻的女墙,女墙上开有射击的窗口,为了防御敌人的刀*火攻,有时船上还蒙上皮革等物。楼船上设备齐全,已使用纤绳、楫、橹、帆等行驶工具。楼船的四周还插满战旗,威武雄壮。有时,昆明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汉代,一次战役就能出动楼船200O多艘,水军20万人。作战时,舰队配备有各种作战船只。位于最前列的战船叫“先登”;还有狭而长的冲击敌船的战船“艨艟”;有又轻又快如奔马的赤色快船叫“赤马”;此外,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叫“槛”,四面设板防御矢石,其内如牢槛的重武装船。还有主力战舰露栈、冒突、戈船等等。楼船、戈船都是大战船,都在500斛以上,船上还有小屋,叫“斥候”,以观察敌人进退。300斛的叫“■”。200斛以下叫艇,其行径梃,一人所行也。还有“艆■”与“■”(■)等都是航海大船。此外还有更大的船,如豫章大舡〔xiāng乡,又读chuān船〕上面起宫殿,可载万人。“万人”也许太夸张了。即使载“千人”,载重量也已达90—100吨了。

汉代造船的数量很多。当时所造的船是以长度“丈”来计算的,有些大商人一家就有船1000丈。

从考古发掘中也可证明汉代造船业的发达和造船技术的先进。1973—1974年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上西汉墓中出土了木质船模,长71厘米,中部最宽处为10.5厘米,头部较窄,尾部稍宽,底部平坦呈梭形,两端呈流线型上翘。与船模同时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记载舟船的资料。

1951—1952年,在长沙发掘的西汉203号墓中发现一只两头小、中间大,船形狭长的船模,有16支划桨,船模两侧边沿及首尾甲板上都有规则的钉眼。说明这种船已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钉接技术了。

1955年,在广州郊外的东汉墓椁中出土了一只陶制船模,船分前中后三舱,舱上都有盖顶,船首两旁有桨架三根,船舱有横架梁橹八根,船的两侧设有撑篙用的边走道,有舵锚,是一只有部分甲板的中型内河客货船。

1975年在广州发掘出一处规模巨大的古代造船工场遗址,发现了三个大船台,可同时建造数艘重五六十吨的木船。据考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川、陕、闽、浙、赣也有秦汉造船工场。

西汉有很多水师基地。水师常备军皆驻扎在沿江傍海各要地,属于所在郡守统辖。西汉的水师主要基地有豫章(江西南昌)、浔阳(江西九江一带)、庐江(安徽安庆)、会稽(江苏苏州)、句章(浙江余姚钱塘江口杭州湾处)、博昌(山东博兴入莱州湾处)等处。庐江、会稽等郡同时也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

汉武帝凭借其强大的水师完成了对东瓯(今浙江省东南部)、闽越(福建部分地区)、南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等地方封建割据政权的统一,巩固了海疆,为东南与南方沿海航路的畅通打下了基础,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还曾七次巡海,不但年矩很近,有时一年一次,而且直到他死去的前两年,在69岁高龄时还在巡海。

第一次巡海: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正月,汉武帝首次东巡海上。至东莱(今山东掖县),齐人趁机上言海上故事者不下万人。他派出了与徐福东渡规模相等的数千人的大船队探寻通日本之路。甚至要亲自率船队出海赴蓬莱求仙人。经群臣苦谏才罢。随后他便沿渤海巡行到碣石,向东巡行到辽西,后于五月回都城长安。

第二次巡海: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春正月,仅距第一次巡海六个月,武帝再巡东莱留居数月,求神仙无所见。四月回长安。秋,派左将军荀彘〔Zhì治〕从辽西出兵,楼船将军杨仆率将水军5万从山东渡渤海水陆夹攻朝鲜。这次两路进军路线与武帝第一次巡行东莱和赴辽西路线相同。可知这次巡海仍为开通对日航线。次年,由于朝鲜统治集团内部*,卫氏朝鲜亡。武帝在卫氏朝鲜统治区设真番(今朝鲜开城一带)、临屯(今朝鲜咸镜南道南部)、乐浪(今朝鲜平壤南)、玄菟〔tù兔〕(今辽宁清源附近)四郡,以开拓海外航路。此后,中日航线的中间障碍(朝鲜)被打通,汉*量迁徙到朝鲜、日本,倭人也能经朝鲜来中国。

第三次巡海: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先南巡江西、湖南长江中下游造船基地,再从浔阳(今江西九江、湖北黄梅一带)率一只大船队“自浔阳浮江,射蛟江中,获之”。顺江而下,到安庆视察了安庆以下菜子湖口的枞阳(安徽枞阳)造船基地,又增添船舰及水兵然后“舳舻〔zhúlú逐卢〕①千里,薄(通泊)枞阳而出”,顺江而下,出长江口,入东海,沿海北上至琅邪。三月,返至泰山,四月回长安。对长江下游及沿海来说,庐江(安徽安庆及枞阳一带)水师基地比浔阳(江西)水师基地更为重要。

第四次巡海: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十月,武帝东巡至海上,查元封元年派遣出海寻仙船之下落,因未见返航,再派第二批船队出海东渡。

第五次巡海: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春正月,武帝又东巡海上求神仙并了解出海船队情况,仍未见返航。四月,封泰山,禅石阁(在泰山下,方士以为仙人之阁),还长安。

第六次巡海: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二月,武帝又东巡,求神仙,至琅邪,然后渡海到成山、芝罘,“渡大海而还”。

第七次巡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正月,武帝最后一次巡海至东莱,欲亲自浮海求神山,群臣谏阻不听,适逢海上大风十余日,海水沸涌,楼船不能出港,只得返回。三月,武帝追悔以往的错误,采纳了田千秋的建议,取消了诸方士求神仙之事。之后,武帝每对群臣自叹:“从前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全是妖妄,还是节食服药,少得点病就行了。”

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

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

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通道——陆上“丝绸之路”。

我国自古以丝绸(Seres)闻名于世,古希腊人把丝叫作ser,就是从“丝”字读音而来的,“Seres”(制丝的人)以后被引申为产丝的地方——中国。古希腊人曾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丝绸远销至大秦(即罗马帝国),但要经过亚洲西部古国安息(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商人转销。罗马人希望能找到海上通道至中国。汉武帝时,大秦国曾入贡。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国贡花蹄。其色骏,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①。

汉代的帆船开辟了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贸易。

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南海、印度洋上的航路第一个较完整的记录见于《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郡比景,今越南顺化灵江口)、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航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帕克强河口);船行可二月,到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这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即自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往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杂缯)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据古罗马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普林尼(公元23—79年)所著《自然史》说,罗马恺撒时代今斯里兰卡岛的拉切斯等四人从海道出使罗马,据拉切斯对罗马人说,他父亲曾亲自到过中国。还说中国和罗马都与斯里兰卡有直接往来。普林尼还介绍说罗马贵族“投江海不测之深,以捞珍珠”。罗马贵族把珠宝除留给自己享用外,还以它们“远赴赛里斯(中国)以换取衣料(丝绸)”。“据最低计算,吾国(指罗马)之金钱每年流入印度、赛里斯及阿拉伯半岛者不下一万万赛司透司(Sesterces)。”①只有多次海船往返,才能把大量丝绸运至罗马以换取“奇石异物”,才能达到一亿赛司透司的贸易额。

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这种友好往来,突破了斯里兰卡的中转,是接通了海上远洋东西航线直接进行的。

汉代造船航海业的发展也说明了航海知识的丰富。在指南针尚未能应用于航海的汉代,舟师只能凭经验观察星象特别是北斗星与北极星来定出航向方位。“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在气象变化上,汉代已知观测风向,作出判断,已知利用季风航海。风的顺逆至关重要。顺水行船,再加顺风,航行快速安全,如是逆水行船,再加逆风,航行缓慢又容易发生危险。舟师都非常重视这种随季节而变向、定期而至的季风。

-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2:42

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统治时,社会经济发展,国势强盛。为了统一沿海地区,发展近海与远洋的交通、贸易,汉武帝竭力加强造船业,建立强大的水师,并七次巡海航行。

汉代的造船业已经非常发达。据古籍记载和对现代出土的汉代船模的研究,可知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货船、战船等。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艑、艇、扁舟、轻舟、舲舟、舫舟等。战船有很多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而来的。战船比民船的制造要求要高得多。战船的结构、性能的要求都很高,首先要坚固,能防御敌人的进攻,还要有攻击性,要配备能进攻的武器,还要求速度,更要灵活,进退自如。所以战船代表了当时的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战船也有很多种类,如戈船、桥船、斗舰、艨艟〔méngchōng蒙冲〕、楼船等。

汉代我国造船技术已经成熟。最能说明汉代造船技术高超的是“楼船”。楼船是水军的代称,也是对战船的通称,如把水兵称为楼船卒、楼船士,水军将校称为楼船将军、楼船校尉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城西南挖建了方圆40里的昆明池,在池中建造楼船。船上能起高楼,所以叫楼船。这是汉代重要的战船船型。楼船秦时已有,汉代时,其规模、形制均较秦时大得多,它的大量出现是汉代造船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造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楼船体势高大,上面有三个楼层,第一层叫“庐”,“像庐舍也”;第二层,即“其上重宝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第三层,“又在上曰爵(雀)室,于中候望之如鸟雀之警示也”(刘熙《释名》)。庐、飞庐、雀室,这三层每层都有防御敌人弓箭矢石进攻的女墙,女墙上开有射击的窗口,为了防御敌人的刀*火攻,有时船上还蒙上皮革等物。楼船上设备齐全,已使用纤绳、楫、橹、帆等行驶工具。楼船的四周还插满战旗,威武雄壮。有时,昆明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汉代,一次战役就能出动楼船200O多艘,水军20万人。作战时,舰队配备有各种作战船只。位于最前列的战船叫“先登”;还有狭而长的冲击敌船的战船“艨艟”;有又轻又快如奔马的赤色快船叫“赤马”;此外,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叫“槛”,四面设板防御矢石,其内如牢槛的重武装船。还有主力战舰露栈、冒突、戈船等等。楼船、戈船都是大战船,都在500斛以上,船上还有小屋,叫“斥候”,以观察敌人进退。300斛的叫“■”。200斛以下叫艇,其行径梃,一人所行也。还有“艆■”与“■”(■)等都是航海大船。此外还有更大的船,如豫章大舡〔xiāng乡,又读chuān船〕上面起宫殿,可载万人。“万人”也许太夸张了。即使载“千人”,载重量也已达90—100吨了。

汉代造船的数量很多。当时所造的船是以长度“丈”来计算的,有些大商人一家就有船1000丈。

从考古发掘中也可证明汉代造船业的发达和造船技术的先进。1973—1974年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上西汉墓中出土了木质船模,长71厘米,中部最宽处为10.5厘米,头部较窄,尾部稍宽,底部平坦呈梭形,两端呈流线型上翘。与船模同时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记载舟船的资料。

1951—1952年,在长沙发掘的西汉203号墓中发现一只两头小、中间大,船形狭长的船模,有16支划桨,船模两侧边沿及首尾甲板上都有规则的钉眼。说明这种船已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钉接技术了。

1955年,在广州郊外的东汉墓椁中出土了一只陶制船模,船分前中后三舱,舱上都有盖顶,船首两旁有桨架三根,船舱有横架梁橹八根,船的两侧设有撑篙用的边走道,有舵锚,是一只有部分甲板的中型内河客货船。

1975年在广州发掘出一处规模巨大的古代造船工场遗址,发现了三个大船台,可同时建造数艘重五六十吨的木船。据考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川、陕、闽、浙、赣也有秦汉造船工场。

2 汉代的楼船是古代的航空母舰!!!

西汉有很多水师基地。水师常备军皆驻扎在沿江傍海各要地,属于所在郡守统辖。西汉的水师主要基地有豫章(江西南昌)、浔阳(江西九江一带)、庐江(安徽安庆)、会稽(江苏苏州)、句章(浙江余姚钱塘江口杭州湾处)、博昌(山东博兴入莱州湾处)等处。庐江、会稽等郡同时也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

汉武帝凭借其强大的水师完成了对东瓯(今浙江省东南部)、闽越(福建部分地区)、南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等地方封建割据政权的统一,巩固了海疆,为东南与南方沿海航路的畅通打下了基础,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还曾七次巡海,不但年矩很近,有时一年一次,而且直到他死去的前两年,在69岁高龄时还在巡海。

第一次巡海: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正月,汉武帝首次东巡海上。至东莱(今山东掖县),齐人趁机上言海上故事者不下万人。他派出了与徐福东渡规模相等的数千人的大船队探寻通日本之路。甚至要亲自率船队出海赴蓬莱求仙人。经群臣苦谏才罢。随后他便沿渤海巡行到碣石,向东巡行到辽西,后于五月回都城长安。

第二次巡海: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春正月,仅距第一次巡海六个月,武帝再巡东莱留居数月,求神仙无所见。四月回长安。秋,派左将军荀彘〔Zhì治〕从辽西出兵,楼船将军杨仆率将水军5万从山东渡渤海水陆夹攻朝鲜。这次两路进军路线与武帝第一次巡行东莱和赴辽西路线相同。可知这次巡海仍为开通对日航线。次年,由于朝鲜统治集团内部*,卫氏朝鲜亡。武帝在卫氏朝鲜统治区设真番(今朝鲜开城一带)、临屯(今朝鲜咸镜南道南部)、乐浪(今朝鲜平壤南)、玄菟〔tù兔〕(今辽宁清源附近)四郡,以开拓海外航路。此后,中日航线的中间障碍(朝鲜)被打通,汉*量迁徙到朝鲜、日本,倭人也能经朝鲜来中国。

第三次巡海: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先南巡江西、湖南长江中下游造船基地,再从浔阳(今江西九江、湖北黄梅一带)率一只大船队“自浔阳浮江,射蛟江中,获之”。顺江而下,到安庆视察了安庆以下菜子湖口的枞阳(安徽枞阳)造船基地,又增添船舰及水兵然后“舳舻〔zhúlú逐卢〕①千里,薄(通泊)枞阳而出”,顺江而下,出长江口,入东海,沿海北上至琅邪。三月,返至泰山,四月回长安。对长江下游及沿海来说,庐江(安徽安庆及枞阳一带)水师基地比浔阳(江西)水师基地更为重要。

第四次巡海: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十月,武帝东巡至海上,查元封元年派遣出海寻仙船之下落,因未见返航,再派第二批船队出海东渡。

第五次巡海: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春正月,武帝又东巡海上求神仙并了解出海船队情况,仍未见返航。四月,封泰山,禅石阁(在泰山下,方士以为仙人之阁),还长安。

第六次巡海: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二月,武帝又东巡,求神仙,至琅邪,然后渡海到成山、芝罘,“渡大海而还”。

第七次巡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正月,武帝最后一次巡海至东莱,欲亲自浮海求神山,群臣谏阻不听,适逢海上大风十余日,海水沸涌,楼船不能出港,只得返回。三月,武帝追悔以往的错误,采纳了田千秋的建议,取消了诸方士求神仙之事。之后,武帝每对群臣自叹:“从前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全是妖妄,还是节食服药,少得点病就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2:42

南海Ⅰ号
目录·简介
·名称由来
·打捞方案
·沉船揭秘
·船上文物
·考古大事记
·价值与意义

简介
“南海Ⅰ号”为南宋时期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8万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也是唯一能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

南海Ⅰ号是1987年在广州救捞局和英国某潜水打捞公司在广东上下川岛外发现的,发现至今已经20年,是沉没800多年的宋代木质船。

名称由来
南海Ⅰ号沉没于珠江口以西、距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发现于1987年,1989年经*批准,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打捞方案
“南海Ⅰ号”沉没海底800多年,历经海水的冲刷、腐蚀,船体已非常脆弱。专家对“南海Ⅰ号”的打捞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论证后,最终确定了“整体打捞”的方案。南海Ⅰ号古沉船整体打捞无论在世界考古界还是在打捞界都属首创。

“整体打捞”即采用一个巨大的钢制沉井,将埋藏于海底淤泥之下的古沉船及周身淤泥整体打捞上来。

按照这个方案,巨型沉井被压入海底后,将整体罩住沉船及其周围淤泥,然后再从沉井底部两侧穿引36根钢梁,形成一个密封的“钢箱”,把“南海Ⅰ号”连同海水和周围泥沙整体打捞出水。

由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历时一个多月设计和制造的沉井,长35.7米,宽14.4米,高12米,重达530吨,分上下沉井两部分。下沉井高5米,底部设计为向内收缩的斜角,方便沉井顺利地插入海底淤泥中。上沉井的底部预留了36对方孔,36根底梁将从中横穿而过。

沉船揭秘
1. 船主的身份是什么

南海Ⅰ号共出水了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都没有生锈,闪闪发亮。它们比较粗大,像金腰带长1.8米,手镯有四两重等,由此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黄金首饰的船主可能非常富裕。

考古专家还猜测,这些粗大的金手镯、金腰带和金戒指不可能佩戴在一般身材的人身上,更不会是身材瘦小的人所戴,那么,这个人会不会是一名身材魁梧、体型巨大的富商?

2. 船上人员是否逃生

从近年对南海Ⅰ号文物的试探性打捞结果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古人骸骨。那么,南海Ⅰ号沉没时,船上人员是否已逃生?

有专家推测,由于南海Ⅰ号上已经出水的腰带、戒指、手镯等金器多为饰品,且数量少,应该不会是远洋货物,极有可能是船上的富商所佩戴。按照这样的推断,南海Ⅰ号沉没时,船上的富商如果可以及时逃离,应该不会将随身所戴的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全部抛掉再逃生,所以有可能是与南海Ⅰ号一起葬身大海。

3. 当时船上生活如何

考古人员曾从凝结物中清理出了一件较为完整的漆盒,漆盒饰纹华丽,非常精美,透露出它的主人拥有精致的生活。

沉船中出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陶罐,外形朴实。专家认为,这些陶罐很有可能是南海Ⅰ号上的船员所用,其中一些陶罐可能是用于盛酒。如果属实,宋代文献中记载的,远洋途中船员饮酒消遣的生活,就可能在南海Ⅰ号上得到证实。

4. 沉船是否超载?

欧洲有两条著名的军舰,一条是瑞典的“瓦沙”号,另一条是英国的“玛丽·罗斯号”,他们都是因为加装了大炮造成船身载重量过大而沉没的。那么“南海Ⅰ号”是否也因为超载而沉船呢?

5. 南海Ⅰ号始发地为何处?

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大多是江西和福建的瓷器,还有景德镇的瓷器,景德镇位于福建的西北方,船逆流而上去运货可能性较小。此外,史料中曾有记载,在宋代广东港的船少有向北航行的,多发自泉州及以北港口。所以综合分析,南海Ⅰ号发自广州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福建泉州地区。

6. 生活舱浓缩中国海洋时代?

南海Ⅰ号的文物价值,已经有人估计可能会超过千亿美金。

南宋的疆域狭小,GDP大部分都用于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赔款”。但是南宋却是中国最富庶的朝代之一,因为国家财富积累大部分都是依靠海外贸易,所以南宋甚至可以称为古代中国的海洋时代。古船生活舱可以说是浓缩了整个时代背景,包含的历史信息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

7。木质船为何长年不腐?

“南海Ⅰ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盖。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整艘船没有翻、没有侧,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的木质比较坚硬。

对“南海Ⅰ号”前期探摸中,还发现了少量的船身上的碎木块。魏峻说,这些木块的材质有一部分是马尾松木。马尾松多见于南中国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因此,“南海Ⅰ号”的出生地极有可能是南中国。

为何“南海Ⅰ号”能够长存水下800年而不腐?“南海Ⅰ号”水环境课题组负责人、中山大学生物科学院徐教授介绍说,“南海Ⅰ号”在浸泡800多年后仍保存完好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南海Ⅰ号”所沉没的水下环境氧浓度低,可以推测,船在沉没后的短时间内周围很快附着了大量淤泥,从而使船体与外界隔绝,避免了氧化破坏。对沉船周围淤泥的研究发现,淤泥内有很多生物,但没有存活的,这说明船体周围是一个厌氧状况非常好的环境。二是“南海Ⅰ号”所使用的材质是松木。根据广东民间说法: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这表明松木是抗浸泡比较好的造船材料。

船上文物
·瓷器:不少瓷器极具异域风格
“南海Ⅰ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南海Ⅰ号”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南宋,乃狼主爪中之釉瓶……” ——《遂宁赋》魏明伦
“南海Ⅰ号”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出水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南海I号”上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宋代是中国瓷器第一个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对比明清时期华丽的珐琅彩,宋瓷以优雅的单色釉著称,被不少瓷器爱好者们奉为中华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宋代各地烧瓷名窑迭出,官窑首屈一指。宋徽宗登基在河南禹州神垕镇建立钧瓷官窑,专门为皇宫烧造花盆、盆奁等陈设贡瓷。在他的主持下,钧瓷表面烧制出异常奇丽、变幻无常的线条,由于后人难以仿制,故有“钧瓷无双”之说。
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其精美绝伦,遂以“景德镇”之名久久风行。随着宋室的南渡,北方许多著名窑场能工巧匠纷纷赶赴景德镇,带来了当时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迅速发展。宋代,景德镇因出产“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闻名于世,并通过泉州、广州两大商港通达海外,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名牌货。据说,荷兰、葡萄牙商人最早将瓷器贩运到欧洲时,瓷的卖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据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宋代的瓷器被运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最远的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亚等地。
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宋代的泉州、广州、杭州等著名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出现了不少瓷窑,如“南海I号”上发现的福建德化窑、泉州附近的磁灶窑瓷器等就是当年著名的外销瓷。考古学家曾在磁灶窑发现过一些瓷雕塑,人物形象高鼻深目,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贸易口岸“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
宋代,广东瓷业进入一个空前的兴旺期,出现了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窑等著名窑场,计有窑址80多处,年产瓷器达1.3亿件,比唐代增加近22倍。南宋朱彧《萍洲可谈》记载北宋末年广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的情况时说:“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有专家称,目前在东南亚各地发现的宋瓷,大部分都是当年广州的外贸商品。
随着宋瓷的光芒远播海外,外国人对宋瓷趋之若鹜。在国外,宋瓷的使用成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国家博物馆,还依然摆放有许多产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金器:统一的特点是粗大
金器是“南海Ⅰ号”上目前出水最惹眼、最气派的一类文物。到目前为止,南海Ⅰ号共出水了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没有生锈,闪闪发亮。它们比较统一的特点是粗大。鎏金腰带长1.7米,鎏金手镯口径大过饭碗,粗过大拇指,足足四两不止。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饰品的人体格粗壮,身材高大。

铜钱:“海上丝路”的硬通货
目前“南海Ⅰ号”沉船点发现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绍兴元宝。
这么多的货币一方面可能表明当时中国的国力之盛,中国货币可以成为“海上丝路”的硬通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船主的富裕。

铁器:宋朝就出口广东铁器
除了陶瓷这类人们熟知的中国特产,那时科技领先的中国,还向世界输出铁器,800多年后,它们已经面目全非。“南海Ⅰ号”船仓里面还有两样比较大宗的东西,就是铁锅跟铁钉,铁锅跟海水发生作用后,一摞一摞地变成了铁疙瘩;铁钉个体较大,二十多厘米长,铁钉都是拿竹篾进行包扎的,数量非常多。而在宋朝,广东正是铁器盛产地。

铜环:“半成品”出口深加工?
在“南海Ⅰ号”装载的货品当中,除铁锅外,现在出水的还有不少金属制造的商品,如铜环、铜珠等。对两者的用途,考古人员表示目前铜珠的用途还不好推测。
在出水文物展示时,专家分析说,从这些制品的外观看,只是经过初步的铸造或打磨,像铜环等上面并无花纹等装饰的痕迹,有可能是“南海Ⅰ号”的船主将中国造的半成品运往海外进行深加工。

考古大事记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Ⅰ号”正式展开调查。
●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
●200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厅召开《“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方案》专家论证会。
●2003年11月,广东省副*雷于蓝主持召开会议,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
●2004年3月,广东省*同意筹措资金,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005年12月28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工兴建。
●2007年1月16日,考古队前往沉船海域开展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查,之后进行了持续9个多月的打捞。
●2007年12月21日,“南海Ⅰ号”古沉船起吊,12月22日天上午10时,在现场举行“南海Ⅰ号”出水仪式。
●2008年水晶宫开馆迎四方游客。
已确定采用“整体打捞”的方案,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这次的打捞与建造广东海上丝绸博物馆水晶宫经费将花费2.3亿元人民币:打捞经费7000万+建造博物馆1.6亿。

价值与意义
整体打捞保存费用达3亿
2004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方案确定。按照这一方案,打捞预算为1亿多元。但随着打捞出水时间的推后,打捞成本也逐步上升。按照“南海Ⅰ号”水下考古队透露的数字,为打捞“南海Ⅰ号”修建临时码头花了1400多万元,单就两艘打捞船每天的租金就高达80多万元,还有施工中投入的钢材、水泥、水下设施、船舶、人工等,算下来,打捞工程预算接近1.5亿元。如果加上“水晶宫”1.5亿元的造价,“南海Ⅰ号”打捞并保存的总成本将高达3亿元人民币。方案一出,就被人评价为“不计成本的疯狂举动”。
一般的沉船打捞也就花费几百万元,“整体打捞并保存”要比“原地打捞保存”多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资金。

最贵打捞是否值得
“南海Ⅰ号”的考古价值是第一位的,但考古价值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南海Ⅰ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其搭载的文物也有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其文物考古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考古、文物、船舶

参考资料:
1.http://www.moc.gov.cn/06hanghairi/gongzuodt/gedidt/200705/t20070518_247351.htm
2.http://news3.xinhuanet.com/society/2007-05/19/content_6121421.htm
3.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424044.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2:43

中国有史可查的水战最早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吴国的战船最为有名,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 以伍子胥为谋臣治吴。在无锡欐溪城 建船场,规模大的叫“船宫”,规模小的叫“石塘”,开始发展舟师。吴国的舰队拥有“艅艎 ”、“三翼”、“突冒”、“楼舡”、“桥舡 ”等多种舰艇。艅艎又写作“余皇”,是王侯乘坐的大型战船,战时作为指挥旗舰。据古*载,艅艎船首绘有鹢鸟 的图案,有优良的航行性能。水军的主力战舰是三翼,即大翼、中翼和小翼。其中大翼长10丈,阔1.5丈,一般载水兵91人,其中进行远程射击的战斗人员二十六人,划桨的水手五十人,操舵手三人,持长钩,矛,长斧的接舷近战人员各四人,其中包括船长和战斗指挥官,船上的武器装备都有钩、矛、斧各四把,弩三十二张,箭三千三百枝,全套盔甲三十二副。中翼宽一丈三尺五寸,长九丈六尺;小翼宽一丈二尺,长九丈 。伍子胥还把车战战法用于水战,首创了一套水战战法。吴国就是凭借这些战船先后与楚、越两国大战于汉水和太湖,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而且在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吴国还进行了历史上有记载的中国舟师第一次的沿海活动 。后来勾践卧薪尝胆,也同样大力发展水军,在越国灭吴的时候战船已经发展到300艘之多,水军已有相当规 模。
到了秦汉时代中国的船舶不断的成熟,水兵已经有了固定的名称就叫“楼船士”。超大规模的水战或水路运输已经出现,如秦朝发楼船士五十万平定百越,汉武帝在攻打朝鲜之前就曾经发楼船士二十万定南越。在武帝时代,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蒙冲”,有快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槛”。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楼船,顾名思义,就是有楼的船,高10余丈,甲板上建楼数层。每层都有防御敌方射来的弓箭矢石的女墙(即矮墙),女墙上开有用作发射弓弩攻击敌方的窗孔。为了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蒙上皮革。楼船这个庞然大物上还遍插旗幡,刀*林立,以壮声势。1975年,在广州发掘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古代造船工场的遗址,发现了三个大船台,可以同时建造数艘重量达五六十吨的木船。据考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今陕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也都有秦汉的造船工场。如长安城西的汉朝昆明池造船基地,周长达40里,有时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楼船上设备齐全,已使用纤绳、橹、帆、楫等。此时中国的船舶不仅仅被大规模应用于内陆的江河湖泊中,而且航海技术也已经走向成熟,秦始皇在四方巡游的时候曾经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航海,到了汉武帝这时候已经可以越渤海过黄海直攻朝鲜半岛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2:44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据古*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统一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

到了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据说打一次战役,汉朝**就能出动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蒙冲",有快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槛"。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

秦汉造船业的发展,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15份的摘抄,要短的我是写作业的,差不多一份要一张纸 肯定会给高分_百度... 补牙前怎么样杀神经? ...我妈让我把牙堵上,想知道是怎么堵?要是杀神经,具体流程是什么样的... 汽车电瓶断电开关断正极还是负极 汽车电瓶断电开关断正极吗 为什么汽车电瓶断电后要断开负极 亳州市教师资格证考哪些科目 请问在观澜坐哪路公交车去深圳大学 陈旧隙腔性脑梗塞能喝酒吗?要喝的话多少为好?谢谢……! 男女朋友分手,怎样消除房产证上女方的名字 ...加了女方的名字 现在女方要提出分手 这房子该怎么处理? 能不能说海兵是水兵?海兵与水手区分 水兵服是在什么时候穿的?基本样式是什么样的? 中国古代主要有哪些兵种,步兵,车兵,水兵,骑兵 水兵的介绍 大学要求中的水兵合格什么意思 我国的水兵有哪些代表人物? 水兵是在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 水兵是什么? 水兵是什么意思 水兵是什么兵种? 海军和水兵有什么区别 安卓连接苹果耳机 苹果无线耳机2代怎么连接 苹果2代蓝牙耳机连接安卓版本手机不用时怎么关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报告单中BPD、HC、FL是什么意思 h3c vs-ec1004-hc怎么样 集装箱中 HC,DC, GS ,OT,PL,分别是指什么 梦见大渠流水自己在岸边上,有人跳渠中游动 梦见村里的水渠发了很大的水 现实中这条水渠已经不... 梦到水渠的水要发水? 水兵打一字 海警舰艇上的水兵有什么专业? 水兵-----字一 水兵(打一字) “水兵服”的样式大概是什么样的? 水兵舞有哪些歌曲 3点水兵读什么 华为智能出行提醒怎么设置 微信公众号图文推送,可以换字体吗 在车床上车削圆锥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号名字可以修改吗? 微信公众帐号可以更换绑定的第三方平台吗???? 市场上卖的客家盐焗鸡是怎么做的,如果按传统的方... 微信公众平台号第三方合作市什么意思 微信公众号第三方问题 微信公众号接入第三方? 微信公众号如何接入第三方平台? 微信公众号第三方平台有哪些做的比较好 谁知道好听的群名称有哪些? 群名称比较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