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能不能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2:0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1:15
肝昏迷又称为肝性脑病、门体分流性脑;经何时得治疗,预后效果不错。
患有严重肝病的病人,由于肝功能损害严重,出现昏迷,医学上就叫做肝性昏迷。例如晚期肝硬化的病人、暴发性肝炎的病人在病情严重时都可以出现昏迷。引起肝昏迷的原因是由于肝功能衰竭,不能把从肠道来的一些有毒物质(其中主要是氨)解毒,这些毒性物质就进入血液循环到脑,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病人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以至昏迷。
肝病患者发生肝昏迷,常肝功衰竭的基础上同时还有一些诱发因素,例如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放腹水、大量利尿引起低血钾、服用镇静药、吃高蛋白饮食等,这引起因素可以加重肝脏损害,促进发生昏迷。因此,严重肝病病人如果有以上情况,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警惕发生肝昏迷。
肝昏迷出现前病常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有精神行为异常,例如病人情绪变得欣快,言语增多,出现不应有的异常行为、定向力障碍、行为迟缓,也可以表情淡漠、言语不清、嗜睡,最后逐渐进入昏迷。除以上症状外,病人出现特征性的体征扑翼样震颤,让病人两手平伸出现震颤。对严重肝病病人要注意观察昏迷前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现有先兆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病因学
门体性脑病可见于病毒,药物或毒性物质引起的暴发性肝炎.但门体性脑病更常见于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因它们常存在门脉高压引起的广泛门体侧支循环.此外,亦见于门腔分流术或类似的门体吻合术后的患者.
在慢性肝病患者,脑病常为一些特异而又可逆的因素(如胃肠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酒精性饮料等)或医源性原因(如应用镇静剂,安定药,止痛药,利尿剂等)所诱发.
发病机制
肝脏可将经门静脉转运来的肠源性毒性物质进行代谢并解毒.肝病时因门脉血流绕过肝细胞或因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这些肠源性毒性物质可直接进入体循环.它们对脑有毒性作用,从而导致此临床综合征发生.
引起该综合征的确切的毒性物质尚不清楚,可能是多种毒性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氨是蛋白质分解产物,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生物胺,短链脂肪酸和其他肠源性毒素亦起一定作用或与氨共同作用.血清芳香族氨基酸水平常升高,支链氨基酸水平则常降低,不过这可能不是导致门体性脑病的原因.
脑中毒的机制也不清楚.脑血管通透性以及细胞完整性的改变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在暴发性肝炎时尤其如此.肝病患者的脑出现异常,对代谢性改变非常敏感,毒性生物胺作为假性神经递质可干扰脑能量代谢并抑制神经冲动传递.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大量研究支持它参与了门体性脑病的发生.GABA合成增加,而且它和其脑内内源性苯二氮�受体也都有改变.
病理形态学改变表现为星形细胞增生,而神经元几乎无损伤,暴发性肝炎患者常有脑水肿.
症状和体征
人格改变(如行为异常,情绪改变,判断力下降)是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它可在任何明显意识改变发生之前出现.先进的精神运动学测验常能测出临床上尚未发现的异常改变.意识障碍也常发生,早期表现为轻微的睡眠模式改变,或行动迟缓及不爱言语.出现嗜睡,意识障碍,木僵及深度昏迷则提示门体性脑病逐渐进入晚期.构造性失用症是指病人不能重复简单的设计(如一个星状图案),它是门体性脑病的早期特征性征象.典型的病人常可发出一种腥臭性呼吸气味,即肝臭.让病人伸出手臂并使手腕背屈可引出一种特有的扑翼样震颤,但随着昏迷程度的加深,此体征消失而出现反射亢进及巴宾斯基征.焦虑或躁狂可见于暴发性肝病患者或年幼患者,在其他患者中少见.癫痫发作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常见,若有则提示其他疾病(如皮层下血肿).
诊断
诊断必须以临床表现为基础.门体分流性脑病与肝功能无明确关系,即使轻度脑病患者,脑电图检查也可显示有弥漫性慢波,这有助于早期确诊.脑脊液检查除轻度蛋白水平升高外,常无其他异常.血氨水平常升高,但与病情关系不密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最好依据患者的临床状况而定.
治疗
应设法找出诱因.病因治疗在轻度脑病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清除肠源性毒素是治疗的另一重点,包括:(1)灌肠以清洁肠道;(2)进非蛋白饮食,同时口服或静脉输入碳水化合物以补充丢失的热量,但轻症病人可每日进20~40g蛋白饮食;(3)口服乳果糖.这种合成的双糖糖浆可改变结肠内的pH值及肠道菌群并有渗透性导泻作用.开始剂量为30~45ml,每日3次,以后改至维持每天2~3次软便为宜.昏迷病人可经胃管给予.许多患者喜欢乳梨醇(乳果糖类似物)的味道,它虽有与乳果糖相似的疗效,在美国却无此药可供应;(4)新霉素每日4~6g,分4次口服,这有助于减少肠道细菌毒素的产生,可替代乳果糖使用,但是肾毒性和耳毒性*了它的使用,尤其当患者需长期服用时.乳果糖通常为首选药物,经胃肠道外给予抗生素通常无效.
镇静剂能加重肝昏迷,故应禁止使用,即使对有躁狂症状的病人也不能使用.暴发性肝炎引起的肝昏迷患者,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或换血疗法及清除循环毒素的方法,未证实有效.相反,精心的护理和及时地发现并重视并发症可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存活率.暴发性肝衰患者当病情不断恶化时应及时进行肝移植术,可挽救患者生命.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应用左旋多巴(正常神经递质的前体),溴隐亭(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静脉输注支链氨基酸或必需氨基酸类似物,氟马西尼(苯二氮�拮抗剂),苯甲酸钠(增加尿素氮排泄),前列腺素输注和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但这些方法均未证实有效.
预后
慢性肝病所致的门体分流性脑病,特别是可去除诱因的,往往治疗有效,大多数患者可好转而不留有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某些病例,特别是门体分流术患者需持续治疗,但很少会出现锥体外束体征或强直性截瘫.暴发性肝炎所致的肝昏迷,病人尽管经精心治疗,病死率仍高达80%.慢性肝功能衰竭晚期病人也常死于门体性脑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1:15
能治疗。
应设法找出诱因.病因治疗在轻度脑病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清除肠源性毒素是治疗的另一重点,包括:(1)灌肠以清洁肠道;(2)进非蛋白饮食,同时口服或静脉输入碳水化合物以补充丢失的热量,但轻症病人可每日进20~40g蛋白饮食;(3)口服乳果糖.这种合成的双糖糖浆可改变结肠内的pH值及肠道菌群并有渗透性导泻作用.开始剂量为30~45ml,每日3次,以后改至维持每天2~3次软便为宜.昏迷病人可经胃管给予.许多患者喜欢乳梨醇(乳果糖类似物)的味道,它虽有与乳果糖相似的疗效,在美国却无此药可供应;(4)新霉素每日4~6g,分4次口服,这有助于减少肠道细菌毒素的产生,可替代乳果糖使用,但是肾毒性和耳毒性*了它的使用,尤其当患者需长期服用时.乳果糖通常为首选药物,经胃肠道外给予抗生素通常无效.
镇静剂能加重肝昏迷,故应禁止使用,即使对有躁狂症状的病人也不能使用.暴发性肝炎引起的肝昏迷患者,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或换血疗法及清除循环毒素的方法,未证实有效.相反,精心的护理和及时地发现并重视并发症可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存活率.暴发性肝衰患者当病情不断恶化时应及时进行肝移植术,可挽救患者生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1:16
您好!
就你提出的问题,略谈几点我的粗浅建议:
1、肝昏迷是晚期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的并发症,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2、肝昏迷常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安眠镇静药物、*、感染、便秘、手术、尿毒症及呕吐、腹泻、电解质紊乱等;
3、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调、假神经递质形成等有关,去除诱因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控制感染,避免使用强利尿剂及大量放腹水,慎用镇静剂,忌用含氮药物等;
4、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应禁食蛋白质,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抑制氨的产生,口服乳果糖20ml--40ml,每日3次,改变肠道内环境使其呈酸性,以减少氨的吸收。
5、降氨药物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4支加入葡萄糖溶液中,每日1次--2次静脉滴注。尿少时慎用钾;水肿明显时慎用钠。精氨酸10g--20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往,适用于PH值较高者。
6、左旋多巴0.5g--1.0g,每日4次,口服;亦可300mg--6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2次,可使网状结构的功能恢复正常,意识恢复。但应禁用维生素B6,因其可使左旋多巴脱羧为多巴胺,影响疗效。
7、纠正氨基酸失衡支链氨基酸250ml--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氨基酸,加六合氨基酸等5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以调整支/芳比值,有助改善病情。
8、其他预防和治疗脑水肿、消化道出血、感染、纠正贫血、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预防和治疗肝昏迷均有重要作用。
以上仅供参考,祝患者早日康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1:17
治疗
应设法找出诱因.病因治疗在轻度脑病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清除肠源性毒素是治疗的另一重点,包括:(1)灌肠以清洁肠道;(2)进非蛋白饮食,同时口服或静脉输入碳水化合物以补充丢失的热量,但轻症病人可每日进20~40g蛋白饮食;(3)口服乳果糖.这种合成的双糖糖浆可改变结肠内的pH值及肠道菌群并有渗透性导泻作用.开始剂量为30~45ml,每日3次,以后改至维持每天2~3次软便为宜.昏迷病人可经胃管给予.许多患者喜欢乳梨醇(乳果糖类似物)的味道,它虽有与乳果糖相似的疗效,在美国却无此药可供应;(4)新霉素每日4~6g,分4次口服,这有助于减少肠道细菌毒素的产生,可替代乳果糖使用,但是肾毒性和耳毒性*了它的使用,尤其当患者需长期服用时.乳果糖通常为首选药物,经胃肠道外给予抗生素通常无效.
镇静剂能加重肝昏迷,故应禁止使用,即使对有躁狂症状的病人也不能使用.暴发性肝炎引起的肝昏迷患者,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或换血疗法及清除循环毒素的方法,未证实有效.相反,精心的护理和及时地发现并重视并发症可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存活率.暴发性肝衰患者当病情不断恶化时应及时进行肝移植术,可挽救患者生命.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应用左旋多巴(正常神经递质的前体),溴隐亭(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静脉输注支链氨基酸或必需氨基酸类似物,氟马西尼(苯二氮�拮抗剂),苯甲酸钠(增加尿素氮排泄),前列腺素输注和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但这些方法均未证实有效.
预后
慢性肝病所致的门体分流性脑病,特别是可去除诱因的,往往治疗有效,大多数患者可好转而不留有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某些病例,特别是门体分流术患者需持续治疗,但很少会出现锥体外束体征或强直性截瘫.暴发性肝炎所致的肝昏迷,病人尽管经精心治疗,病死率仍高达80%.慢性肝功能衰竭晚期病人也常死于门体性脑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1:17
能治疗。
应设法找出诱因.病因治疗在轻度脑病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清除肠源性毒素是治疗的另一重点,包括:(1)灌肠以清洁肠道;(2)进非蛋白饮食,同时口服或静脉输入碳水化合物以补充丢失的热量,但轻症病人可每日进20~40g蛋白饮食;(3)口服乳果糖.这种合成的双糖糖浆可改变结肠内的pH值及肠道菌群并有渗透性导泻作用.开始剂量为30~45ml,每日3次,以后改至维持每天2~3次软便为宜.昏迷病人可经胃管给予.许多患者喜欢乳梨醇(乳果糖类似物)的味道,它虽有与乳果糖相似的疗效,在美国却无此药可供应;(4)新霉素每日4~6g,分4次口服,这有助于减少肠道细菌毒素的产生,可替代乳果糖使用,但是肾毒性和耳毒性*了它的使用,尤其当患者需长期服用时.乳果糖通常为首选药物,经胃肠道外给予抗生素通常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