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9:3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36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新闻,*家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执政党的声誉、威望,以及社会的稳定,取决于公众对经济的直接和间接体验,取决于他们对*管理经济事务的直接和间接体验。与此同时,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经济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领域或公共问题,影响着并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传统的*、文化等领域。经济新闻的急遽增多,大众媒介对经济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则是经济化在新闻工作中的明显征兆。世界上权威的经济类日报《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几年跃升为美国发行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我国经济新闻类传媒的种数和发行量的增长,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的激烈等等都在说明,当前世界新闻的流通中,占最大比重的是经济新闻。 但是,什么是经济?它既不是某个单独的实体,也不是能够抓得住的具体东西,它难以被清晰而准确地加以描述,进展过程也不容易测定。每个人能够直接体验的“经济”是很有限的和微观的;公众对大范围内的“经济”,很大程度是通过大众媒介来“感觉”的。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身外的“经济”是由新闻工作者构筑,是在报刊、广播电视节目、因特网中出现的。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报道会影响他所报道的经济;在特定时间内被传媒界定为经济新闻的重要事实,如果涉及公众的利益,那么记者及他们在讨论中的评价(包括访问各类专家),一般情况下也会对公众产生强烈的影响。经济新闻对公众的影响实际上会超出“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这一层次。在传播的积累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每个人或其家庭经济生活经验以外的“大经济”的认识来源。 一、改变过时的对外经济报道思维 一个国家的传媒关于经济的报道,对于外部世界来说,绝对是这个国家最主要的信息。这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运转,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传媒到位的全面报道、准确的预告和理性而冷静的分析。如果我国的对外经济报道,还是报告大好形势,还是片面叙述自己的立场,还是把一切不利于我方经济发展的外方的*和国际经济诉讼或制裁概括为“挑衅”,那么我国经济将遭遇由于传媒报道不能适应新形势而带来的损害。因而,我国对外经济新闻首先要养成客观、公正报道的职业意识,摒弃过去“新闻,旧闻,无闻”的思维方式,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承担及时公开经济*信息、公开重要经济信息的职责,这也是在贯彻世贸组织“各国*透明”的原则,树立我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公信力。 我们要习惯世贸的国际交往原则,而不是单纯以是否涉及我方作为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现在我们过多的关注涉及我国利益的经济事件,加大报道分量,忽略没有(其实这种“没有”是暂时的,当今世界上的任何重大经济事件都会波及到我国)涉及我国的重大事件。这样,由于报道欠全面,对我方企业会造成误导,以为全世界都在关注自己,而外方则会对我方的报道不以为然。减少“夜郎”眼光,放眼全球,我们的对外经济报道需要这样的视角转变。 经济报道的非客观,其实归根到底对我们自己不利。例如人家对我国某一商品进行反倾销,我们就当作“负面”新闻看待。其实,世贸条款中关于这方面的“不利条款”是为了遏制压价竞争,促进行业自律。我们也有同样的权利反人家的倾销。这个原则给了中国企业另一种可能性:证明自己在制造、生产和销售产品方面如何具备市场经济条件,没有拿国家补贴,没有恶性竞争,没做假账。如果这些可以被证明,我们就赢得了使用国内价格或成本的合法性。三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报道不多。 当然,我们的对外经济新闻在总体上仍然要有立场,但是这种立场不是说套话,更不能主观,而是以事实说明我国如何在认真贯彻经济原则。例如:加入世贸以后的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如何拥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我国不少地方建设“阳光*”,不也是贯彻世贸原则吗?但是,这类报道也不多见。我们的报道只看重吸纳了多少资金,忽略更重要的环境因素。即使这类多少带有宣传色彩的报道,同样要实事求是,存在的问题不应回避。我们过去只想到如何应对国际*,现在应该改变观念,而要学会充分借助国际*,造成一定的压力,促使我方企业遵循国际规则。 英国媒介经济学家加文谈到,“在记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对经济的看法的地方,他们更加成为几乎是经济的一部分,并且更加成为广泛的*游戏中重要的、间接的游戏者。他们不只是观察员和记者,他们能够影响他们试图报道的经济”。正由于如此,我国的对外经济新闻报道,社会责任也异常重大。 二、国内经济新闻报道要成为我国经济的良性推动力 就国内经济新闻报道而言,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缺少从WTO成员国角度,站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报道国内经济新闻。*上,我们的一些报纸的经济新闻版,还以机关报的模式组稿;有的经济类传媒,以办综合性传媒的模式主办专业传媒;有些经济类报纸忽视借鉴经济类传媒的经验,相当程度上是在炒作经济新闻,情绪化成份较高。 现在衡量我国一家经济传媒成熟的标志,要看其两方面。第一,它是一种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推动力量。它能够强化对市场的研究,关注的问题与我国经济的“问题单子”对位,甚至与国际经济的“问题单子”对位;它能够正确的引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它能够及时发出我国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预警。第二,它在我国经济传媒中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力量,基本独立于利益集团之外,是经济新闻的敏锐的观察者、仗义的执言者和理性分析的推动者。 然而,现在我国的不少经济类报刊受到广告客户的利益牵制,很难成为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仗义执言者和理性的力量。强调经济新闻摆脱广告客户的影响和理性化,是当前整体上改善经济新闻报道的两个要点。达到前者的状态,需要传媒自身在经济上能够自立,具备一定的自主权;达到后者的状态,需要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业务经验的积淀。 我国的经济传媒要以WTO的原则报道面向国内公众的经济新闻,减少狭隘性。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方面的变化动一牵万,发达国家的传媒对这类新闻极为重视。一旦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的金融变动,通常在报纸要闻版头条或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予以报道,接续的动态分析铺天盖地,时效性极强,各种媒介反应均很迅速,特别是通讯社新闻稿和在线网络新闻,其动作之快是以“秒”来计算的。反观近年世界上几次重大的金融事件报道,当时我国的媒介反应迟钝,没有及时给予充分的报道,只有不多的间断报道,报道重心仍在国内其他事情上。这不利于加强国民的金融意识与经济意识。国外关于金融的报道,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将信息综合化了,不再只以与本国关系大小作为稿件取舍的标准,而是从全球经济角度报道金融,不单纯就眼下事情讲眼下问题。金融领域的新闻已不是单纯的市场行情及相关信息,各种影响金融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世界各主要企业的经营情况、各国*的金融*和年度报告、世界各国经济状况和各国货币情况等等,一报在手,或看过十几分钟电视新闻,全世界各地的市场基本走势,大体可以知晓。我国的经济传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还是免谈走向世界为好。 三、我国经济类传媒的知识结构需要及时更新 大众传媒上的新闻是面向大众的,可是我们的经济新闻,特别是金融新闻,版面呆板,术语连篇,只有专业人士和特别需要这类信息的受众才会接触,难有其他的接受者。国外的金融新闻稿件,大多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高级报纸上的评论。看来,学习经济新闻的写作,仍然是新加入这个行业的人员培训的要点。 在一个社会中,经济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由变动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和指标构成。变动产生新闻,于是有了许多话题。与其他新闻不同,经济新闻很少是有关人物的、切实可接触的事件的报道,而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决策、趋向、预测等等。经常使用数字,这就给报道者一种要求受众能够理解的压力;另外它们通常不能给受众以具体事实的立体描写*受(这是文字报道的弱点),或者带来视觉冲击(这是图像报道的优势)。人们无法实在地看到利息率下降、股市上升、国民经济状况,只能通过图表、曲线、比喻、举例说明等等方式来报道或体会。 另外,还要意识到各种经济新闻之间存在的密切而无形的联系。当下发生着的一切问题,都有可能与正在报道的经济新闻相关;还有一些因素是长期的、历史的。只报告一个给定的变化事实,是难以让受众理解的,必须要将相关的因素反映进去。这种情况通常是以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单一变量为基础,从而解释这一变量,并将其外延涵盖到可能受其影响的其他变量和进程上。这样,经济新闻在判断方面就带有相当的冒险性,因为它要提供很多的变化关系,告诉受众将发生什么,由于什么而发生,或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所以,经济新闻在没有被经济实践证实之前,会有多种观点、倾向和表现形式,相当多的新闻在事后会被发现是不准确的。经常失误的记者或媒介,就会失去公众的信任。若在经济新闻领域要求“*一律”,也是相当危险的,容易潜伏社会突发动荡的种子。 在知识经济的现时代,经济新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物质财富的生产和消费,另一类是象征性资产(货币、股票、期货等等)的流通、专业性的预测、风险评估等等。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市场力量的增强,“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同象征性的成份、交易打交道。经济中的金融部门首当其冲,这一领域的电子网络已经成型巨大的全球显示系统。一个微小的变动,甚至某些相关人士的口头表示,一经披露就会影响市场行为,影响预测。经济的象征性趋势,使得各种前景分析方面的报道,心理成份更加突出,通过报道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或感性认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影响着经济本身的正常运作和职能的发挥。这就如同瑞典传播学研究者林德霍夫所说:“通讯的象征性方面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四个方面: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源头知识(know-who)。现在的经济新闻,特别是财经新闻,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叙述事实方面了,需要更多地提供第二种知识,尽可能将只可意会的第三、第四种知识,在记者报道中转化为可感知的信息。这些知识能够提高投资效益,但是知识本身需要投资。投资促进知识,知识也促进投资,它们应当是一种良性循环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经济新闻本身既是一种知识形态,也是投资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要使公众感受到通过媒介找寻知识的这种“投资”,是值得的和必要的。 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改变思维方式,习惯于从全球新闻发展角度、从世界交往角度选择和分析经济新闻,以世贸组织成员、主人的身份思考问题,我们的对外经济新闻才会有大气,有深度,有吸引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37
第一财经日报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37
华尔街日报,FT中文网,都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