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在作揖时,哪只手抱拳,哪只手成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9:2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9:58
左手微握,右手握在左手上,上臂和下臂成120~110度角,肩膀角度为45度,然后保持住,弯腰略低头,弯腰形成110度就是作
“揖礼”据考证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算起来怎么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其基本姿势为双手抱拳前举。到了姜太公辅佐武王*成功,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向人作揖 虽然恭敬,但有时则又能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描述,显示出狂徒郦生对刘邦这位无赖皇帝心里不是很服气。
古人作揖的方法有许多种。《周礼》《夏官司土》写道:“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大概所谓“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许多人笼统地作揖三下。《周礼》《秋官司仪》又写道:“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这里所谓“土揖”是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手前伸而稍上举。这些作揖的方法仍然不免要区分许多等级,尽可以不去管它。我们只要吸取最简便的作揖方法就行了。
从许多种作揖的方法中,要找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举手。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说:“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清代的阎若璩,在《论语》《述而》的注释中说:“古之揖,今之拱手。”这两人的解说可以认为基本一致。如果我们吸取这种作揖的方法,去代替握手,再加上大家常见的点头或轻微的鞠躬,那末,这在一般的场合下,应该是行得通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9:59
抱拳 拱手与作揖
抱拳:其实并不属于正规礼仪 通常为江湖豪杰见面时打的招呼 应该说在古代并不算存在 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 抱拳可以出现在武术的打招呼方式中或者也可以当作我们中国现在的军礼 因为它完全体现了人的英武与豪情
抱拳非常简单 两臂端起 双手握成拳状 身体不动 手也不用动 只这样就可以了
拱手:现在我们常看到的拱手以为和抱拳一样 其实顾名思义 拱手就是摇动手的意思 基本手型与抱拳一样 但小臂却在不断摇动 这实际是一种完全失礼的行为 说白了就是异化的东西 连正规礼数都算不上 可现在却被我们常用在过年时的见面礼 这实际是非常可笑的
古代过年是要拜贺的 而这样带有不庄重 嬉笑甚至是娱乐的心态在里面则是完全不应该的 所以说 这种动作在外人看来至少是相当不端庄的
作揖:作揖是标准的常礼 但现在由于陌生也存在很多错误及异化的特征 比如手臂还在不停的乱动 鞠躬与垂下手臂同时进行 手臂长驱伸直或者作揖时双手抱拳都不对
真正作揖是:身体先不动 第一步先将两臂端起到额头处 手背向外 右手压住左手 然后再庄重并缓慢的鞠躬 鞠躬一定要行90度 稍微哈腰或不到90度感觉都很失礼 如果要礼拜的话鞠躬完后便顺势下跪 然后跪在地上再弯腰行拜礼 但手臂的姿势一直保持不动
抱拳与作揖可以作为我们以后见面所行的常礼
至于跪拜里的稽首 跪拜等在正规大型礼仪中可以用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9:59
以前没注意过这方面的资料 不过我在大学时体育课曾经选修过武术 我们的武术老师(据说是六合门传人)教给我们的礼节是左手握拳 右手成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00
通用的是左手抱拳,右手成掌
即使你是左撇子也得如此,这就跟握手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01
右手抱拳,左手成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