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断章的主题写一篇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0:4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5:18
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却还是面对空白的纸张不知从何下笔。我
拿着笔呆呆着盯着本子,脑袋里思绪万千。
【关于题目】
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有了太多零碎的心情,却不知如何将
它组织成文,这是我第三次用“断章”作为题目,而前两篇被我写
成了流水账。每次构思作文找不准中心时,我就会忍不住想起这个
题目。贪心得想要什么都写却又自卑得发现自己无力驾驭自己天马
行空的思维。
断章,断了的章节。断了,却希望藕断丝连。
关于朋友
独处的时候,我常常行走在记忆中。这样的时刻,我总会变得
多愁善感起来。因为分班而将要面对的离别,让我忆起了许多以前
的事。朋友,认识即为朋友,而好朋友却总只有那么一两个。若我
认定你为好友,我必定会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因为重感情,所以
对于朋友,我一直很执着。执著地对一个人好,执著地每天都担心
她的身体是否安好,心情是否明朗。因为太重感情,反而让它成了
我的负担。
会因为她不太高兴的样子而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会因
为念及以前朋友对自己的好而错失交到新朋友的机会。
终到头,感情之于我,不过是作茧自缚。
【关于写作】
大概我真正开始自己创作也不过两三年,应该算是起步比较晚
的了吧。开始创作也是因为朋友。当某天我拿着一篇不带任何抄袭
痕迹的作文给朋友看时,她表扬了我,还邀我和她一起参加“新概
念”,我竟不知天高地厚地寄了去,即使渺无音讯,却也满怀欣喜
。自那以后,我便开始了真正的写作。
最喜欢写的还是随笔。不同于考场作文或其他作文的约束,它
可以任由你挥洒笔墨,它是心的方向。我没有看过很多书,亦不会
运用华丽的词藻,记下的大多是名为“昨天”的记忆,写下的都是
我生命走过的痕迹。我总是告诉别人,我写作不是为了在考场上得
高分,我只是想要记录生活,记录我可能忘记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这样的理由听起来或许很傻,但我想它很纯粹。
【尾声】
朋友与写作,现在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即使我知道
朋友偶尔会令我伤心、失望;我的作文既没有文采,也没有深度,
甚至除了我自己几乎没有人愿意去看它。但我依旧执著地热爱着他
们,哪怕当执著变为偏执也无所谓。
因为他们,是我精神的支柱,是我坚定不移地活下去的勇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5:18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对于自己和诗人
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
集〉作者》).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
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
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
定性”的消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
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如此种种,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又使前面的一切
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从这首诗中,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
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诗句,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
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