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4:2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07
回答说到诸葛亮,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家、发明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智者,但由于生活在战乱时代,诸葛亮死后,诸葛家族也惨遭灭门。众所周知,诸葛亮有三兄弟,分别是在吴国任职的老大诸葛瑾,在蜀国做丞相的老二诸葛亮,以及在魏国做大将的老三诸葛诞。他们三家战死的战死,被灭族的灭族,可以说诸葛后人几乎已经灭绝了,可是为何如今还有人自称是诸葛亮的后裔呢?既然被早就被“斩草除根”了,那么这些后人又是哪来的呢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老大诸葛瑾有一个儿子叫诸葛恪,他虽然十分聪明,但为人刚愎自用,行事鲁莽。在司马家族篡夺曹魏大权时,诸葛恪不顾他人反对,率领二十万大军进行北伐,结果起兵一个月不仅没拿下魏国一座城池,反而还遭到了魏国的伏击,导致吴军损失惨重。而回国后的诸葛恪也被孙氏所诛杀,其族人也被夷灭三族,如此一来,在吴国的诸葛家族基本上也就算是结束了
而老二诸葛亮这里,情况也不容乐观。伴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国也大势已去,随时面临灭国的危险,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他的孙子诸葛尚在抵抗邓艾大军时,双双寡不敌众,战死沙场,最后只剩下了诸葛京苦苦支撑着整个诸葛家族。而诸葛京之所以能幸存,主要还是因为他尚且年幼,在诸葛瞻父子杀敌时,诸葛京还在襁褓中,因此很少有人知道诸葛京的存在,而他也算是诸葛亮唯一一个活下来的后代!也就是这个在灭族中幸存下来的后代,延续了诸葛家族的血脉,并流传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25
有呀!我前同桌就姓诸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00
应该有! 呼其家族,实则并不准确,虽均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同出琅邪阳都,彼此间亦偶有家书往来,但实质并未形成合力,*趣向亦各不相同。但无疑,在公元三世纪,“诸葛”确曾是最为瞩目的姓氏之一,于魏蜀吴均显赫一时,执国之利器,尽管大多宛如流星,刹那间光辉灿烂,旋又湮灭。 东吴诸葛是最早退出*舞台的。诸葛恪才气干略,曾为世所称,由收治山越和东关之捷似可见之,然而一贯盛气凌人,孙权生前又予以重任尊崇,于是更加变本加厉、刚愎自用。其父诸葛瑾一生敦仁规检,早担心恪不是保家之人,常常忧戚;诸葛亮亦曾致书孙权称此侄未可重用。 二五三年,诸葛恪下令全国总动员,丁壮五中抽一,再度攻魏,国力无法负荷,*纷纷劝止,诸葛恪全不接受,对好友的谏告,只在信后批复:“你仔细阅读我的论文,便可醒悟!” 既而倾全国之力,大举出击,事前却又毫无周密计划,走到半途竟随意拐弯,攻击临时选择的目标,有如儿戏。合肥新城不过三千魏国守卒,大军(据载为二十万)围城二月余居然无法攻克。面对士卒患病过半的报告,则声称值勤官谎报要予诛杀,实自欺欺人而视兵卒为草芥。 最终筋疲力尽,败退回来,却死不认错,而且气焰更凶,也不知是什么逻辑,想用满不在乎的态度,来挽回人们对他的敬畏。于是举国失望,怨恨兴起,帏幕间刀光斧影已现,而面对朋友的警告尤狞笑着说“儿辈何能为?” 最终诬以叛逆被杀,三族夷灭!父叔的忧虑灵验。最初,诸葛亮没有儿子,诸葛瑾便把次子诸葛乔过继予他,乔生子诸葛攀,后来亮自有胄裔,所以攀再复为瑾后,一门终于没有灭绝。 魏国诸葛诞,时评其严毅威重,官至尚书、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之诸军事,封山亭侯,也算座镇一方了。他的败亡倒是司马夺权的牺牲品,曹爽事件后,夏侯玄等亦被诛杀,导致与玄关系密切的诸葛诞裹入其中,与司马集团相互猜疑,再经毋丘俭、文钦之叛乱,彼此间越发不信任。二五七年,朝廷召其回都欲以削兵权,于是诸葛诞终于在寿春举叛,司马昭乃亲征。诞遂遣子诸葛靓至吴为人质求助,吴接受,先后派兵增援。 寿春攻防战爆发,这是后三国时代最为惨烈之一役,围城从夏天一直坚持到次年春,鲜血注满壕沟,死伤枕藉累累,最终联军崩溃城破,诸葛诞被斩,传首,屠灭三族。其手下数百人,被俘后赤手空拳,排列成行,全部拒绝投降,魏兵每斩一人,就问下一个降否,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直得最后一个,都不改*度,诸葛诞之得人心竟至如此。 陈寿评诞等“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固然,诸葛诞才干品德都未必可恭维,但按陈的意思,大概是惟与篡者合流,识事务者方为俊杰了。 留在吴国的诸葛靓,此后为吴效力,直到被晋所灭时又再逃亡。当初还在魏时,诸葛靓与司马炎有旧,及至司马炎称帝统一天下后,搜寻诸葛靓,*其出来当官,靓坚决不接受,归于乡里,终身不向朝廷而坐。后来,其子诸葛恢还是出来了,东晋之初盛名一时,与王导合称“王、葛”。 西蜀诸葛,孔明去世之后,皇帝刘禅经已二十八岁,早就对这个权臣的长期制肘不甚耐烦,抓着些建庙等的小节以表达对诸葛的厌倦和反抗,恐怕诸葛后人的日子也并不得意。当然,在才略方面与先父亦有较大差距,从二六三年诸葛瞻迎击邓艾时,在涪的犹豫不决可见。瞻最后拒降战死殉国,其长子诸葛尚说:“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使败国殄民,用生何为!”乃策马冲阵,亦为国殉。此后,蜀亡,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后来迁移到河东,在晋为官,初是眉县令,后为江州刺史。 《世说新语·品藻》里说到,诸葛瑾、诸葛亮,和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其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无论如何,以一族之兄弟,能分居三国之高堂(特别是在吴蜀,国之安危几系于一身),倒是让人意外的。这或者也是乱世的特征,各国为了生存和发展,人才往往能不拘一格得以致用,免了治世种种论资排辈和制度因循。诸侯礼贤下士,士亦各为其主,正如孙权所说:“孤与子瑜(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这或许算是乱世不多的好处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