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人廉洁故事,急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7:0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0:09
1、周总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再补(有许多补丁),已经磨得没有绒了仍舍不得丢弃。一件衬衣已经旧得换了袖口领子,一件衣服补得颜色已经不一了,他还在穿,当别人要求他换新的时候,他总是说:“旧的还可以再穿。”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的会议厅,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2、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
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3、新时期*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4、一天,朱德总司令到教导队视察,他看到院子里的豹子皮,走过去摸了摸,连连说:“好皮子!好皮子!”并关切地向队长杨勤生询问了打猎的情况,还答应给教导队再拨两千发子弹。
在这之前,教导队的领导就听说总司令铺的、盖的都很单薄,他日夜为*操劳,身体保养不好怎么行?几个队干部就一起商量,决定选一张豹子皮给总司令用。
下午,总司令要回延安了。教导队的领导把一张捆好的豹子皮递给总司令,总司令坚决不收,他说:“你们这是做啥子嘛?给我进啥子‘贡’哟?我们党是有规矩的,不兴送礼这一套。我这个当司令的更得带头遵守啊!”
总司令指着穿着破旧的教导队学员说:“同志们都很辛苦,穿得却那样破旧。一张豹子皮可以换七八匹布,能做好几套衣服,让我白拿豹子皮,那我不成了‘剥削户’了吗?总司令剥削大家,这多难听啊!”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总司令走了,教导队的领导捧着豹予皮,感动得都不知说什么好。
5、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出任上海*。由于战争和封锁造成的破坏,上海人民生活面临着巨大困难。陈毅说:“要靠我们党员干部自己首先紧缩,拿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精神来克服困难。”他将自己的警卫人员从16名减为6名,还带头到机关食堂吃大灶。
在陈毅率先垂范下,上海驻军仅一个月就省下20万石军粮,大大减轻了*和人民的负担。不到一年时间,上海的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就恢复了正常。
60年代初,陈毅的父母想回四川安家养老。临行前,陈毅向工作人员交代了几条注意事项:一是不要惊动四川*,把老人直接送到妹妹家;二是为两位老人找普通民房,不得向当地*要房;三是两位老人安家的事要自己解决。工作人员按照陈毅的“约法三章”操办了此事,他很高兴。
陈毅喜欢作诗,不少诗作都涉及到反腐倡廉的内容。他在《七律·手莫伸》中写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些诗句现在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0:10
孙中山遗嘱儿女当自爱
孙中山曾任中华*临时大总统等职,可谓官高权重.然而,他为公而忘私,一生清廉,临终时只留下自己用过的一些衣物以及2000本书籍和一所住宅.住宅还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为他募捐购买的.人留下的《家属遗嘱》中说:“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毛*留给我们的
在京参观毛*的衬衣、床单和拖鞋,都补丁摞补丁;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带头不吃肉;让儿子岸英入朝鲜参战,直到牺牲等等.看到这些,我和讲解员一起流泪,内心的震撼无以伦比.毛*没有钱吃穿吗?*劳,谁能功盖*;论权力,中国何人至上?所以党的领导干部是不是廉洁从业,只要看看他的衣食住行和对亲属的安排就一目了然了.
周恩来向农户道歉
抗战胜利的延安,生活仍很困难.有一次,警卫班几个战士凑在一起,想给周恩来副*弄点吃的补补身子.警卫战士小魏出了个主意,拿四双旧布鞋去农户家里换了 一条狗.周恩来知道后,严肃地批评小魏说:“四双旧鞋能换到一条狗吗?老百姓之所以跟你换,是因为他们相信*党,我们决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第二 天,周恩来带着小魏找到农户家里,向农户道歉,并亲自付了钱.
周总理“宴”事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时任该县的县委*党向民同志看到周总理风尘仆仆,日夜操劳,感到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他悄悄安排炊事员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向民同志,你一月的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684356.html
一碗白米饭
1927年冬,毛*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可是毛*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
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毛*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蒸了半斤米的干饭.
毛*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毛*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毛*仍然不同意,并向小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法,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摘自《廉政故事》
崔瑗撰写《座右铭》
崔瑗,字子玉,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其父崔骃博学有伟才,汉明帝时将其比喻为“龙”,足可见对崔骃的特殊恩宠了.
崔瑗自幼聪明伶俐,机敏过人.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他亦喜爱读书,还是孩童之时,就已熟读“四书”“五经”了.
崔瑗9岁时,有一天早晨,他正在家门口与小朋友玩耍,忽然看见从大路上前呼后拥地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位穿官服的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到他家门前,声言要来拜访崔骃.待他们进入家门以后,崔瑗从家人口中知道,这骑马的人就是当今的县令,为官清正廉洁,颇受百姓爱戴.崔瑗听后灵机一动,随手在大门上写下了一首四言诗:
“君非干木,何为文侯?
虽无光光,入我闾里.”
意思是,我们这偏僻的地方并不是古代的魏国,也没有隐居魏国的高士干木,而这位远道而来的谦谦君子也不是曾拜干木为师的魏文侯,那他为什么来到我们这街巷呢?
就在这时,县令拜客完毕,正要告辞回衙,走到门口,忽见大门上墨迹未干的诗句,字迹清秀,而内容却含有讥讽之意.他问崔骃这是谁写的,崔骃一看,马上就说:“这一定是我那调皮的儿子写的,触犯大人,请多原谅.”县令笑笑说:“请把令郎叫来,我要当面问话.”崔瑗被叫来后,县令一看,面前站着一位眉目清秀的孩子,就说:“你还能接写几句吗?”只见崔瑗提笔一挥而就:“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县令见他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情不自禁地对崔骃说:“令郎可谓奇才啊真可谓‘龙生龙’了.”回头再看崔瑗,早已跑出去玩耍了.
东汉永元八年96年,崔瑗 18岁时,游学京师.从侍中贾逵深造,遂精通天文、历数等.后因其兄崔章被州人无辜杀害.他怒不可遏,手刃仇人,为其兄报仇.然后隐姓埋名出逃他乡.元初五年118年,他年已40岁时,遇朝廷大赦,始归家.
他在总结自己坎坷经历的基础上,写了一段自戒之词,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座右铭一词,乃始于此.其铭文如下: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胜所臧.在涅贵不缁,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死诚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