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0:1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3:07
0000000000000000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3:07
是不是什么学校布置的作业啊
怎么那么多问科举的
汉代选官采取「察举」及「徵辟」,两者都需过考察人物品行加以衡定,然而此一制度,日渐为世家所垄断,名不副实。汉末大乱,群雄争起,积极网罗人才,魏朝后采取「九品中正制」,透过州、郡大小中正品评士人高下,以供朝廷择用。因此三国魏晋以来,才性品鉴与拔选人才,极受关注。
魏时文帝曹丕接受陈群建议,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材。当时还有在推行九品中正品评人物、选择人材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专著如《人物志》,其的出现,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在理论上提供依据,在实践上总结经验,以推动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因为*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和地方担任*。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必经之路。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3:08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将选官的权力收归*。隋炀帝即位后,大业元年(605)始设进士科,宣告了与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的决裂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
宋代科举沿唐之制又有所变革。扩大取士名额,提高及第后的待遇,采取了锁院、别头试、弥封、誉录、*评定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乡试、会试、殿试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严格和完善科举制度,形成进士科的空前繁荣。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http://ke.baidu.com/view/13684.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3:08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贞观时(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开元年间(唐玄宗),任用*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一.起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二.扩大了官吏来源.
三.提高了*的文化素质.
四.大大加强了*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3:09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http://ke.baidu.com/view/13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