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莱姆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4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0:21
1、简介: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 borreliosis)。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由来已久。1900年欧洲的皮肤病文献中已有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的记载,1905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开始有ECM的病例报道。1975年又在该州的Lyme镇发生曾被诊断为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流行,称为“Lyme关节炎”。1978年证明该病是由硬蜱叮咬传播的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传染病,所以称为莱姆病。1982年从蜱体内分离到螺旋体,1984年证实此病原体属包柔螺旋体属(Borrelia),亦称疏螺旋体属。由于本病分布广,传播快,致残率高,自1975年Steere首先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以来,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相继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2、症状体征
Lyme病是一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在感染蜱咬伤后,其临床表现往往呈阶段性变化,可以将其分为3期,即早期(Ⅰ期)、播散期(Ⅱ期)和病变持续期(Ⅲ期)。患者如及时治疗不一定均经历上述三期,一些患者未经治疗也不一定出现第Ⅲ期病变。
1.早期的表现 蜱咬伤皮肤后2~28天,约60%出现特征性的游走性红斑,典型地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呈“牛眼”外观,可有瘙痒和疼痛。游走性红斑可不断增大,据报道直径最大者可达20~30cm。在未治疗者也往往于3~4周自行消退,但易于复发。患者可出现感冒样症状,如发热、头痛、疲劳、关节疼痛、肌肉疼痛、颈背疼痛,一些患者尚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肿大、咽炎、肺炎、淋巴腺病、*炎等。此期眼部表现主要为结膜炎和表层巩膜炎。结膜炎发生率约为11%,通常较轻,具有自限性,常表现为滤泡状;表层巩膜炎少见,少数患者也可出现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等(表1)。
2.播散期的表现 出现于最初感染后的数周至数月之后,疏螺旋体通过血液传播至多个器官,引起多种症状和体征。
(1)皮肤病变:除最初的游走性红斑外,可发生继发性的游走性红斑(继发于远离蜱咬伤部位),可出现良性皮肤淋巴瘤,此种病变为带蓝色调的红色皮肤病变,在儿童多发生于耳部,在*则多发生于乳头区。
(2)关节病变:未经治疗的患者中约60%出现关节病变,表现为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出现关节红、肿、疼痛,膝关节最易受累,但其他任何关节均可受累。在少数患者,关节炎可呈慢性复发性或具有破坏性。在儿童,关节炎可能是患者的惟一临床表现。
(3)神经系统表现: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均可受累。可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阳性(头疼、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单侧或双侧脑神经麻痹。面神经、Ⅲ、Ⅳ和Ⅵ脑神经最易受累,感觉和运动脊神经根病也相当常见。此外尚可出现脑炎,引起情绪、行为、精神等方面的异常,脑脊液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
(4)心脏表现:心脏改变少见,约占4%~8%,多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少数患者可发生急性心肌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炎等。
(5)眼部病变:
①葡萄膜炎:多是双侧受累。患者可出现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神经视网膜炎、脉络膜炎、全葡萄膜炎、眼内炎等,其中以中间葡萄膜炎最为常见,典型地表现为睫状体平坦部和玻璃体基底部的雪堤样病变,可以伴有肉芽肿性前房反应(羊脂状KP、虹膜Bussaca结节等)、虹膜后粘连、视网膜炎或脉络膜炎等。Lyme病所致的脉络膜炎偶尔表现为弥漫性炎症,伴有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类似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表现,可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堆积和萎缩;视网膜血管炎可以累及视盘、后极部或周边视网膜,出现视网膜血管鞘甚至视网膜出血。葡萄膜炎可表现为复发性或慢性炎症。
最近发现Lyme病与鸟*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相关。在11例鸟*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中,3例有抗疏螺旋体抗体,1例在用抗感染治疗后改善。但这种联系尚需更多的研究始能证实。
②其他眼部病变:神经眼科病变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发生率为10.6%~25%,多是单侧受累,双侧受累者约占1/4,常导致暴露性角膜炎;Ⅲ、Ⅳ、Ⅵ脑神经麻痹可致复视;视神经炎、视乳头肿胀、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等也可看到;其他表现有Horner综合征、强直性瞳孔、瞳孔开大、眼眶炎症、眼外肌肿大等。
3.病变持续期的表现 仅少数患者进展至病变持续期,通常出现于疾病发生数月之后,此期可持续数年。此期典型的改变是慢性少关节炎,主要累及腕关节和肩关节,其他改变尚有血管病变、肌炎、周围神经病、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皮肤淋巴瘤、限局性的硬化性或萎缩性皮肤病变、进展性脑脊髓炎等。也可出现慢性葡萄膜炎、多种类型的角膜炎和表层巩膜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0:22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我国于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神经系统损害以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最为常见。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与职业相关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据报道疫区室外工作人员劳动一天后有40%被蜱叮咬史,或可从其皮肤、衣服等处找到蜱。室外消遣活动如狩猎、垂钓和旅游等均可增加感染莱姆病的危险性。
http://ke.baidu.com/link?url=sbOs_TjOz9U9gcED4ptesPJ32TJKztEnHXqH-ksLPDIVbgidijdtjISNpvyg_G2Z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0:22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 borreliosis)。疾病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1975年,本病成批地集中发生美国康涅狄格州Lyme镇的儿童中,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