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23:34
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lfred Binet,1857年-1911年)和他的学生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根据这套智力量表将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据这套测验,大多在85到115之间。
智商(英语:IQ),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系个人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智商概念是美国斯丹福大学心理学家特曼教授提出的。
智力是遗传基因控制的,人为无法改变。由于先天多种因素,人的智力发育会有所不同。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它必须与灵商(SQ)配合运用才行。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表现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智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23:35
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23:35
根据国际标准智商测试评分标准《斯坦福-比奈量表》 智商140以上者接近极高才能(天才) >120~140者为很高才能 >110~120为高才能 >90~110为正常才能 >80~90为次正常才能 >70~80为临界正常才能 >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 >50~60为深度智力孱弱 >25~60为亚白痴 >25以下者为白痴 >正常智力的界限为智商90~110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23:36
140已经是天才了 微软创始人就是140的天才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23:36
智商
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年纪和外表是八十岁,看上去的智商也就是八十岁。很多婆婆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欺负媳妇,然后做出来的事情很糟糕,难道就是因为她七十岁了吗?她的智商说不定只有四十岁。听得懂吗?因为身 体的成熟不会影响到你的慧命的成长。比如一个神 经病的人从小一直成熟到年纪很大,你说说看他的脑子会有智慧吗?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只有几岁的智商。
所以佛法讲,身 体就是臭皮囊。听得懂吗?没有什么作用的,是暂时的躯壳。我们身 体拥有的是暂时的一个躯壳,是不能长久的。不论从衰老的外表起步,还是从可爱的婴孩开始,实际上寿命的长短始终是一样的。一个人寿命长短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什么时候起步的,你的智商从什么时候开始,实际的生活才是你真正的生活,并不是你肉 身的生活,听得懂吗?很多人活一辈子,晚年才闻到观世音菩萨的佛法,觉得这个佛法太好了,让自己解决了太多的问题,这个时候他就是个婴儿。就像我们的周老太太因为她刚刚知道佛法是怎么回事,她刚刚得到了佛法的真谛,她刚刚开始活得很开心,所以她就是个“小女孩”。因为她的心年轻了。但寿命不是我们能控 制的。
*今天继续跟你们讲精彩的东西,今天我很开心,为什么?因为Tim对*讲解的东西能够深入理解,就像一个教授一样,学 生学得越好就越能理解老 师讲授的东西,老 师就讲解得越开心。所以我知道他今天来了就特别讲些深的东西、讲些精彩的东西,实际上对你们也是一种鼓励,你们要努力学呀,不进则退,听得懂吗?你们坐在这里不是每星期三来“洗个澡”冲掉一点污泥浊水的,你们要彻悟。听得懂吗?
学佛的人怎么样让自己能够“返老还童”呢?今天跟你们讲“返老还童”。我们从孩子开始一直到老年,我们孩童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对不对?然后到了中年也挺开心,到了老年越来越不开心,承受很大压力,等到了晚年我们很痛苦。那么学佛的人能不能换一个概念呢?如果我们先从老开始再到小,实际上转换的不是身 体。听得懂吗?因为这是由小到老的定律,我现在假设把它扭转过来让你们感受一下,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出生就是很老,然后越来越小,听得懂吗?那么你们的路应该怎么去走呢?一生出来就很苦,牙不行了,腿不能走了,那这个时候就很当心了。如果从小生出来就这么多苦,他一定会当心好好保护自己,会不断地好好保护牙,不断地好好保护膝盖,他的牙齿会越来越好,他的膝盖会越来越好,他就走向年轻了。对不对啊?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讲,同样把它颠倒过来,我们讲心态。人的心态,从小生出来的心态是善良、美好的,然而随着年纪的长大,生活经历的磨练,嫉妒人家、瞋恨人家、贪人家,这些不好的恶 习上身,但是通 过修心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多,他的心态越来越好。他明白了,我不能嫉妒人家,因为我嫉妒人家,会被人家嫉妒;因为我恨人家,会被人家恨;因为我做过很多不好的事情,我受到报应了,然后他越来心态越平和,这样他实际上就走向儿童时代,无忧无虑。他不得罪人、他不嫉妒人家、他不去贪,他的心态不就扭过来了吗?对不对啊?
所以*跟大家讲,我们先尝尽老病死的苦,“生老病死”,“生”不算,生出来总是一样的;“老、病、死”都是年纪大的人的痛苦,对不对啊?然后我们再迈向青春,是否会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生?过去我们很多人不懂得佛法,现在跟着*学佛法了,你们是不是改换了人生啊?你们是不是越来越走向年轻啊?年轻了,开心了,心态是不是好了?是不是会更加珍惜身心和周围事物的感情啊?所以人要学会反思,必须要学会反思,要用另类的思考法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把问题反过来想。如果现在觉得自己很苦,想一想自己过去已经苦过了,我现在已经算很甜了,对不对啊?如果现在有烦恼,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烦恼比现在不知道要烦恼多少倍啊,这叫另类反思法。如果能这样一想,你是不是就想通了?所以,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人,他的悟性才会常伴你 的
人生。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靠的是悟性,他能够开悟、他能够明白,从衰老开始自己的一生。我还是再说反过来的话,人一生出来就是衰老,你们知道有没有啊?真的有啊。有一个科学家不是说有一个小孩生出来就像一个老头一样,心脏、肺全部像一个成年人,他生出来就是个年纪很大的人,实际上我们生活经历就是这样。我们情愿早一点碰钉子,我们情愿早一点受磨难,我们到人间要知道自己到底要到哪里去?我们受的这些磨难让我们知道到底要追求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的话,你就没有开悟,你就不能开悟这些佛法的境界。
人的一生当中智商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因为心智与人和环境接 触之后它才会得到发展。也就是人的智商发展和他的身 体、环境接 触之后才能发展。比方说这个人聪不聪明,如果他从来不接 触人,你怎么会知道他聪不聪明?我从来没有到过这个地方,我怎么会知道这个地方呢?又比方说我今天可以应付很多事情,不就是因为我过去做过这些事情吗?是因为你接 触过。我今天叫你某个人处理点事情,你处理的还不错,不就是因为你过去处理过吗?如果你不去接 触人和事物,你怎么懂得去处理啊?所以要记住,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年纪和外表是八十岁,看上去的智商也就是八十岁。很多婆婆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欺负媳妇,然后做出来的事情很糟糕,难道就是因为她七十岁了吗?她的智商说不定只有四十岁。听得懂吗?因为身 体的成熟不会影响到你的慧命的成长。比如一个神 经病的人从小一直成熟到年纪很大,你说说看他的脑子会有智慧吗?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只有几岁的智商。
所以佛法讲,身 体就是臭皮囊。听得懂吗?没有什么作用的,是暂时的躯壳。我们身 体拥有的是暂时的一个躯壳,是不能长久的。不论从衰老的外表起步,还是从可爱的婴孩开始,实际上寿命的长短始终是一样的。一个人寿命长短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什么时候起步的,你的智商从什么时候开始,实际的生活才是你真正的生活,并不是你肉 身的生活,听得懂吗?很多人活一辈子,晚年才闻到观世音菩萨的佛法,觉得这个佛法太好了,让自己解决了太多的问题,这个时候他就是个婴儿。就像我们的周老太太因为她刚刚知道佛法是怎么回事,她刚刚得到了佛法的真谛,她刚刚开始活得很开心,所以她就是个“小女孩”。因为她的心年轻了。但寿命不是我们能控 制的。
我们在生活当中凡事不能看外表。因为人很容易被外相蒙蔽了自己的本性,因为外面的表相很容易让我们的智慧遗失。比如你看这个人真的老实,外表对你很好,你就嫁给他了,嫁给他之后你才知道他有多少毛病,对不对啊?我这个例子就是讲给你们听,一个人的表相能把人的智慧所蒙蔽,就是让你看不清方向,听得懂吗? 所以要记住,认清本性、佛性你就会发觉世界永远是平衡的。这句话要给你们分析一下,认清这个世界,明白真 理,这个世界是平衡的。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今天为什么会闯祸——车祸,因为他开车从来不认真,最后撞车了。人家说“哎呀,为什么我开这个车没闯祸,为什么你开就撞?”因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因为他从来不认真。“哎呀,为什么这个人一求就灵,他求了就不灵?”因为人家是真求,而你没有真求。我们青年团有一个女孩好几年没有怀 孕了,求*给她加持,*看看她可怜,但她自己也求的好啊,现在人家怀 孕了。你们知道一个孩子对一个母亲来讲是很重要的,生得出来生不出来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啊。所以能帮助人家生出孩子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帮助让她自己来怀 孕。
我们一定要发觉这个世界上 任何东西都是有根有源,永远是平衡的,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佛法讲,一如就是一样的。你什么都好,你一定有你的道理,他好有他的道理,你不好一定有你的道理。一如本性,本性是一样的。所以事情是你们自己做出来的,应该正常的事、全部的事都具有佛性的,明白吗?所以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我们是不能改变它的,我们只能感叹生命的无奈,为什么我们投到人间来?为什么我们投到人间来给我们这么短短的时间?为什么让我们投到人间来让我们吃尽了苦头——生老病死?人生要先苦才能甜,然而现在我们情愿先苦,然后再甜。身 体也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是先苦后甜,明白吗?一个人不吃苦,他不能得到甘甜,所以叫苦尽甘来。我们这辈子在人间把该还的都还清楚,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等到甘来了,而这个甘不一定就是你在人间马上能得到回报的甘,那是看你今后的慧命往哪里走了?听得懂吗?
恭录:通灵活 佛东方台lu军 宏台长博客 让“心”来“返老还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