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6: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4:24
我们一向认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是离上帝最近的人;他们都是白种人,然而实际上犹太人中也有黑人和黄种人,他们是如何产生的,且听我一一道来。
犹太黑人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里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距今将近三千年前,来自今天埃塞俄比亚美丽的示巴女王,得知以色列王所罗门充满智慧,就来到耶路撒冷拜访他,并要向他提问一些难题,以测试他的智慧。
她带了很多财宝来到耶路撒冷,拜见所罗门王;会见中,她提出很多刁钻的问题,但所罗门对答如流,没有一样不明白。示巴女王最终被折服,同时看到所罗门宫中的财富,各种山珍海味,感到非常惊奇;而所罗门文武百官、宫中仆人的英姿,更是让女王叹为观止。因此她的内心有了爱慕之情。
于是对所罗门说:“我在本国里所听见论到你的事和你的智慧实在是真的,我先不信那些话,及至我来亲眼见了才知道人所告诉我的还不到一半;你的智慧和你的福分越过我所听见的风声;你的臣子,你的仆人常侍立在你面前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喜悦你,使你坐以色列的国位;因为他永远爱以色列,所以立你作王,使你秉公行义。”
于是,示巴女王就送给所罗门王很多宝物,所罗门王回赠了不少珠宝,并热情地款待她。(这个故事记载在《圣经·列王纪上》第十章)很快所罗门王被女王的美貌与聪颖所打动,示巴女王同样倾慕他的才华,因而两人结成金玉良缘,一起生活半年多。
后来,女王因思念故乡,向所罗门告辞,临行前,所罗门王送给她一枚戒指,并对她说:“如果回国后生下儿子,请让他带着戒指来见我。” 示巴女王回国不久,生下一名男孩,她为他取名为埃布纳哈基姆(即:智慧之王之子)。
男孩长大了,曾去见过所罗门王,所罗门王立他为埃塞俄比亚的君主,同时宣布今后埃塞俄比亚的国王只能由埃布纳·哈基姆及其后代担任。
哈基姆回国后,不忘所罗门的嘱托,刻苦学习治国之术,成为勤政爱民的好国王;而他的子孙成为埃塞俄比亚后继的统治者;现代埃塞俄比亚的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就自称自己是所罗门王与示巴女王的后代; 而犹太黑人,也都把元祖追溯到所罗门王,他们奉行犹太教的教义、仪式,千百年来从未中断。他们因此被称为“贝塔以色列”,中文的意思是“以色列家园”或“以色列儿女”。
至于河南犹太人的来历,我们就要回望历史,从《清明上河图》上,可见一斑。
早在北宋时期,一批来自波斯的犹太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首都东京,即今天的开封。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向北宋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心,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也就是说,皇帝允许犹太人在中国自由居住、迁徙、就业、就学、参加科举考试、参与土地买卖,既可以保持原来的宗教信仰,也可以与汉族通婚。
不仅如此,皇帝还赐予他们十七个汉人姓氏,其中主要有七个大姓:赵、艾、李、张、石、金、高,另包括源出张姓的章姓,总共八大家族。不要小看这些中文姓氏,它们极大地帮助这些犹太人融入中国社会。
纵观犹太流散两千年历史长河,这般自由友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实属少见,然而,自由宽容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他们在中国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对于他们自身团体的宗教凝聚力也形成了挑战。
进入明代后,开封犹太社团进入鼎盛时期,已有500余户犹太家庭,约四五千人的规模; 他们能在中国使用汉语,与外族通婚,穿戴汉人服饰,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待人接物,参加科举,自由就业,取得商业成功。甚至到清代,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大官,比如开封犹太人赵承基,他曾任大梁道中军守备,率兵驻汴,赵是至今有史可查官位最高的一位开封犹太人;1679年,他还出资修建过犹太会堂。
开封犹太会堂始建于1163年;1512年重修会堂时改名为尊崇道经寺,为避免与穆斯林清真寺混淆;1642年,开封城遭遇黄河决堤,犹太会堂被冲垮,散失许多经书;1663年再次重建会堂,又叫回清真寺,因为不想和道教混淆,此时,开封犹太社团总人口只剩下鼎盛期的一半。
进入17世纪后,开封犹太社团与外部犹太世界失去联系,陷入孤立状态; 1679年由上面提到的赵大官人重修会堂,到了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开封再遇水灾,会堂遭难;九年后,开封犹太社团的最后一位犹太教神职人员离世,开封犹太社区自此失传希伯莱语,开封社区的犹太宗教生活和犹太身份识别暂时落下帷幕。
守望历史长河,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开封犹太人教派当今已成历史陈迹;从北宋年间算起,开封犹太人教派虽孤悬于汉文化包围之中,却能够保持自身特色,坚持自我认同达千年之久;考虑到中华文化的惊人同化力,犹太后裔们已经是创造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