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曲则全》在语言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7: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9:26
耘芜居士《老子的门道》之第二十二章:抱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折方能成全,弯曲方能取直,低洼才能充盈,敝旧才能更新,少取反能获得,多贪反而迷惑。”因此圣人持守整全作为天下的准则。不自我成见,所以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彰显;不自我夸能,所以有功;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领导。正因为不去争,所以天下没能与之争的。自古所谓“曲折方能成全”等,岂能是空话么!确实能使人保全而归道。
老子的《道德经》是老子“无为法”的*,不能用世间“有为法”思考方式去概念逻辑化理解。如果我们可以用世间的“有为”思考模式理解,那老子就不怎么“高明”了,《道德经》也就是反应一般的现实,此*也就不可能传播2500年而在全天下珍惜长存、指导苍生。
首先,这一章*全然不是老子在教世人“圆滑处世”。说是也只不过是我们可以参考去应世,因为它是*,倒过来,顺过去都可以通义。
实际上,这一章*是展现身为“孔德”的老子“无为法”的思维模式。当然说“实际上”也只能是说“更趋向于”,因为真正的意思恐怕只有老子自己才明确。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接续上一章的“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也就是说“以此”后面是个“冒号”,冒号后面的内容就是本章*。如果姑且这样认为,我们愈发觉得老子的*是不分章节的,是前后连贯,一气呵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曲折方能成全,弯曲方能取直,低洼才能充盈,敝旧才能更新,少取反能获得,多贪反而迷惑。
如果看上面的“直译”,这几句很容易让人觉得似乎是一种“谋术”。什么委屈才能求全、弯曲才能正直等等。
我们知道,《道德经》是在讲宇宙生命根本的“无为*”,是生命“整全”的*,不会是“谋略”这些个“很具体的小用”。只不过是老子应用了“象形、象声、会意”的文字,又是从观察现实的角度,加上本来就是描写“宇宙生命整体”的特征。其*自然意味深长,包罗万象。容易被理解成权谋,理解成养生也不足为奇。相反,若*只是*,不能拿来“应用”,那也失去了它的整全的功能。
“曲则全,枉则直”。
合了道的圣人“以百姓心为心”,“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众人享乐就成全享乐,因为众人乐就是“我”乐。万物成长我就成全其成长,因为“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我”从不“自见”,不“偏见”,不“自是”,始终“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这些特征就是“曲”。正因为是这些“不自见”的“曲”整合成了“我”“合道”的“全”和“直”。
“洼则盈,敝则新”,意思是接续前两句的。
圣人即“我”一切曲从于百姓心,“居善地、心善渊”,这便是“洼”。
“众人皆有馀……众人皆有以……”,“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找到了根本,百姓也心满意足。“我”与百姓都*了,这便是“盈”。
“我”“知常容”随顺百姓一切的“恶”,“我”与百姓都“复命归根”,这便是真正的“新”。
而“敝”去的正是“美之为美”的“恶”的妄念。如果“我”对百姓要求过多,反而一切都难成全,这便是“少则得、多则惑”。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的 “道可道非”便是圣人“抱一”的“整全”的行道方式,“抱一”就是“整全”。
“曲则全”则“不自见”,以百姓心为心,自然看得远,即是“明”。
“枉则直”则“不自是”,从不自以为是,更彰显圣人的“为而不恃”。“洼则盈”则“不自伐”,圣人“生而不有”,自然有功。
“敝则新”则“不自矜”,圣人“长而不宰”,便善于成为“长”。
圣人“居善地、心善渊”,“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已经融入了百姓心,百姓争也是圣人争,百姓不争也是圣人不争,争也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自古所谓“曲折方能成全”等,岂能是空话么!确实能使人保全而归道。
所以老子在这章结尾感叹因为“曲则全”,没有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所以才“明、彰、功、长”,和第七章“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前后呼应,没有半点“虚言”。
“复命归根”就是确实的“诚全归之”。
理解这章*的关键点有三:
一是,不能用世间的“有为法”,逻辑习惯认作这是老子教*谋,委曲求全。老子“无心”,哪来的这种“心机”?由此可见,“道”只为君子阳顺,不为小人阴谋。
二是,整章都在阐述圣人“整全抱一”,当然能够明察万物的根源。因此自然可知,本章的*内容是紧接上一章“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后面,诠释这个“此”。
三是,始终结合第一章的“道为宇宙生命根源”,揭示这个根源的运动、变化、归根,整篇*的意思不会离开这个宗旨。
参考资料:耘芜居士注解道德经《老子的门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9:26
刚柔相济
《曲则全》主要宣扬老人谦退不争反而有益的处世哲学实际是一种委曲求...
主要思想: 1。做一个善于处理事情的人,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有这一回,那么一切都会好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必须注意曲线的美。图2。本文旨在弘扬老子的谦退哲学,这实际上是一种妥协和妥协的政治策略。艺术特色: 1。老子每举一个例子,即正反两面都说,这就是“一阴一阳的所谓...
曲则全文言文读后感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 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 6. 道德经“曲则全”有什么启示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
帛书《老子》通释——“曲则全”章
“曲则全”,细小与周全的关系,侯王“执”细小则天下周全。此句是说要从自身开始,从自身的细小处开始要求自己,才能获得最终的在“牧天下”范畴内的圆满。“枉则直”,枉屈与匡正的关系,即侯王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的错误则国家才能得以匡正治理。正与后文的“不自见”义相通。“洼则盈”,低洼与盈满...
哪位帮忙解释一下《老子》的:“曲则全,枉则直。。。不自矜,故长...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译: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底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所以圣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
谈老子<<曲则全>>的处世之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直分明转一圈 讲到这里,《老子》一书的文章编排又不同了,由讲“道体”而一转到由体起“用”的因应。
老子第二十章曲则全的中心概括
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去透视负面的状况,对于负面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事实上,正面与负面,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普通人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这未必是好事。老子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坚定地朝...
曲则全文言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阅读题答案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提出的观点,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时,不应固执己见,而应灵活应对。这不仅是对个人修为的启示,也是对社会交往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这时如果能够学会退一步,静观其变...
...的议论文.(50分)《老子》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
范文一: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老子的伟大之处往往在于与众不同,在于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能在日常琐事当中发现本质规律。比如我们看到弯曲、低洼、破旧的东西,总是觉得这是些不完善、应该修补的东西,老子却看出恰恰是这些常人所不重视的、甚至鄙视的东西反而具有重大功能,...
曲则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曲则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遭遇不公平或受到欺压,在这种情况下,暂时的逆来顺受,是一条以柔克刚,贴近生活的现实道路。“曲则全,枉则直”的意思是,弯曲则成就圆满,屈就反能伸展。这句话是老子在观察中得来的生存智慧。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在狂风大作之后,强硬的枯枝朽木都倒...
分析《曲则全》并对老子的思想加以阐述
所以我们说,老祖宗留下来的《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经典中的经典。它认为一体都含两面,两两分化,便成多面。有人说,《易经》真是了不起啊!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一样啊!这种论调真是笑话!我经常有一个比喻:你看到一个祖父与孙子走在一道,你硬要说,你这个祖父了不起,你长得与你孙子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