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1: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2:27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学生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没有明确实验目的就来到实验室,来到实验室不知道做什么,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要拟订实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作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扼要地作好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也是很重要的,让学习好的学生辅导后进生,尽量照顾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让后进生也感受实验的乐趣。二、加强上课时的组织指导。指导学生严格遵守物理实验操作规程,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例如,不按规定取用天平的砝码,造成砝码生诱等,连接电表时,不注意量程和正负接线柱,造成电表的损坏等。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不能代替学生操作如需教师示范,示范后也要求学生重做,在纠正错误中向学生分析说明原理。还有通过答疑与质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情况给学生恰当地揭示观察要点。三、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假设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我们所研究的内容能进行大胆地猜想和假设。并根据他们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从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例如:在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会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深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等等的因素有关,这时作为教师就不能直接告诉他们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他们自己的猜想去设计能进行研究、进行验证的实验,教师就应该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又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内在本质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四、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取代学生对实验下结论,要让学生经历实验中的探究过程,感知实验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感受实验成功的乐趣,能通过课堂上的探究来掌握知识,能让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得出结论。例如:我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在八年级的平面镜成像规律这一节课上,其中一个班在上这节课时我没有告诉他们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通过实验去找规律,各个小组得到了都反复做了好几次实验,分别得到了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等大,从中每小组通过他们的讨论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些结论,最后我把十几组小组的实验数据都投影到了屏幕上,再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去讨论、去归纳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最后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索而得到了结论。而另外一个班级我是先给出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规律,他们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量取物距与像距,然后通过作图,画出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然后就觉得这节实验课任务完成了。过了一段时间,分别去问学生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通过自己探究得出规律的这个班里的大多数学生都能知道,而另一个班的遗忘率就高了许多。从这个小小的实验中,就能充分说明实验过程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了教学、参与了整个探究过程、参与了实验、记录、分析归纳的整个过程,所以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对学习就会越来越积极主动,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我们教师硬塞给他的,而是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动脑自己得出的,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逐步被发现、被挖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五、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作好小结,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布置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做好整洁工作。小结时既可补足重点指导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又能全面巩固和发展实验的成果。小结要全面地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原因。应以学生是否能自觉地、熟练地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作为小结的主要内容。此外,对实验效果方面;哪些实验做得好,哪些实验做得不好;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哪些操作有错误,哪些试剂用得不适当等等。每次实验都应结合当时具体情况,对以上各方面有所侧重地进行小结,同时予以表扬和批评,使学生取得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