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晚节不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1: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27
1,汉武帝,*上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经济上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外交上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晚年的汉武帝却迷信神仙,屡屡被骗沦为笑柄;刚愎自用,重用的小舅子李广利显然没有之前的小舅子卫青好用,两征西域,劳民伤财却反而恶化了西域局势;信任小人,最终亲手害死了培养多年的太子,失去了恩爱多年的皇后,进而引发继承人问题更是造成了一系列恶果。最终,劳民伤财,杀戮过重的汉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诏,算是对自己晚年一系列作为的否定。
2.孙权承继父兄之业,年未弱冠而坐拥江南。期间孙权善度大局,策略灵活。或降操,或联刘,一切皆随时局而变,孙权深谙列国竞争之妙,终成一方霸业。连曹操都不由得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晚年的孙权,性情大变,言行举止好似昏庸君主一般,极度敏感、猜疑成性,并十分容易产生焦虑和妄想,由此他越来越独断专权,*陆逊等忠臣,赋税繁重,民不聊生,使得东吴的稳固局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可惜不顾王猛死前一再叮嘱,进攻东晋,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大败,元气大伤,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纷纷举兵反叛,建立割据政权。北方重新四分五裂。在被慕容冲围困之后,突围出长安,却不幸半途被羌族首领姚苌俘虏并杀害。
4.刘裕寄奴,刘宋帝国的开国皇帝刘裕,在士族林立的江南上演了从最底层平民到皇帝的神话,灭南燕后秦,取东晋而代之,开创了六十年基业。而刘义隆就是刘裕的继承者,少年天子在巩固了帝位之后,开始了他的治国计划。他雄心勃勃,既要文治,也要武功。
文治上,刘义隆做得不错。25南的士族*根深蒂固,刘义隆既要重用士族中的能人,又不得不打压士族维持皇权,这个平衡他把握得很好。对于皇族,他同样既用又防,抗衡士族的同时又果断铲除了皇族中的野心分子。他潜心休养生息,努力发展农业,积攒国力。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南方东晋以来的乱局终于告一段落,社会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但是刘义隆的终极梦想是“武功”,这正是他父亲的荣耀所在,对于一个锐意进取的君王来说,这样的*很少有人能够拒绝。经历了元嘉七年第一次北伐的初步受挫,刘义隆并没有放弃,在积蓄了二十年的力量之后,元嘉二十七年刘义隆发动第二次北伐。可惜最终北伐以刘宋的失败而告终,“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江淮地带被北魏劫掠一空,导致南朝逐步丧失了对这一带地区的控制,使得南北版图和力量的大小发生了逆转。刘义隆的北伐不止让国家饱尝兵戈之苦,更是让国内稳定的局势付诸东流。最终,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
5.拓跋焘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二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骑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焘继位后重用汉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重镇要地,最终统一中国北方。刚刚说的刘义隆和他就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靠南下击退了刘义隆的北伐,饮马长江,一统北方。上一次统一北方的,还是前秦的苻坚。
可惜,伴随着统治时间的增加,他越来越冷酷无情,残忍嗜杀,脾气捉摸不定。他在晚年杀死了一代名臣崔浩,任用了不少居心叵测的小人,和汉武帝一样害死了自己的太子。更为悲惨的是,他终于身死小人之手,这一年正是公元452年,一年之后,他的好基友刘义隆同样死于非命。
6.梁武帝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但是后来却笃信佛教,甚至多次出家,大臣们为了赎回他,花费重金给寺院,极大的浪费了国库,增加百姓负担。
最终被归顺的侯景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最后,在围困中,活活饿死。
7.高洋出生时有异兆,体貌丑恶不堪,为其母所讨厌。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看似痴傻,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又明静英达,深沉有大度,虽常被兄弟玩弄和欺负,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谓乎:“此儿意识过吾。
武定八年(550年),高洋迫东魏孝静帝禅位,遂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在位初期,高洋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齐律。其时,重用杨愔等相才,删削律令,并省州郡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注意肃清吏治;前后筑北齐长城四千里,置边镇二十五所,屡次打败柔然、突厥、契丹,出击萧齐,拓地至淮南,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怀有圣主气范,号曰“英雄天子”。
可惜执政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费无度,最终饮酒过度而暴毙,终年三十一岁(又说三十四岁),庙号显祖,谥号文宣皇帝。
8.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前期的李隆基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
可惜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病逝,终年78岁,葬于泰陵。大唐也由盛而衰,开始走下坡路了。
9.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应县人,本为朱邪氏,小名亚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长子,后唐开国皇帝。天佑五年(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征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就是死敌梁太祖朱温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叫“大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梁朝,定都洛阳。堪称一代战神,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李存勖虽为胡人,但是汉学功底很深,又洞晓音律,能度曲,尤善二字叠,曾自制词谱,后人为之惊艳。存词四首,载《尊前集》。真正的文武双全。
李存勖会打天下,却不懂得治天下,宠幸伶人,重用宦官,又吝啬钱财,不懂抚恤士兵,三年即兵变被杀,死于兴教门之变,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失败之速,亦是罕见。
10.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而修四库全书一事,毁誉参半,只因借修书而毁禁者也不计其数。他到处游历到处留诗,留下的笔墨数量之多,无论是李白杜甫还是东坡稼轩,都望尘莫及,不过在后世多半众多文人讽刺的对象。
由于过于自满和好大喜功,到了晚年更是变本加厉,付出的代价就是劳民伤财。逐渐从一个关心民生的皇帝,变成了一个作风奢靡的享乐主义者,由他自上而下,整个统治阶级也一步步腐化和堕落。让他以中国错过了和西方接轨的最后机会。最终,当他到了晚年的时候,大清的盛世也结束了,动荡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