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1:3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26
有人说,两线作战为兵家之大忌,那么战国时期,秦国以一敌六,也即六条战线,为何还能胜出?
所谓两线作战为兵家大忌,其实是建议集中火力逐个击破,分而食之。所以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然而从战略意义来说,两线作战也是常有的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负责正面战场与项羽抗争,韩信则荡平北方战场,3年后两人便包围了项羽,这不也成功了吗?所以,两线作战有时往往是战略部署的需要。
虽然到秦昭王时,秦国一家独大,的确是以一敌六,但绝不是六线同时作战。即便是秦国自大到天下无敌了,想同时六线同时作战,那也不可能飞过三晋去攻打燕国和齐国啊。所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另外,秦国确实曾以一敌六过几次,那是孟尝君和信陵君分别带领六国联军去讨伐秦国,其实应该叫做以六扁一。然而即便如此,秦国也没有惨遭灭国,可见诸侯联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
那么,秦国到底是凭借什么来统一天下呢?四*宝。
01 商鞅变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换句话说,粮草是战争的重要保障。那么,秦国是如果解决粮草问题呢?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农战。顾名思义,鼓励农耕和参军。
1)鼓励农耕,经过数年的积累,秦国国内已经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应付前线的战事。等到秦惠王时,司马错平定巴蜀,秦国又将农耕*推广到那里,富庶的汉中便成为了秦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所以,相对于其他诸侯国,还时不时因为天灾而闹饥荒时,秦国似乎从未为此担忧过。2)当参军成为秦国唯一的升迁途径后,秦国的20级军功赏罚制度如同一剂强心剂,让普通人都看到了晋升的希望,使得老百姓乐意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高度一致时,秦国将士势不可挡。反观其他诸侯的将士们,首先想到的是活命,然后才是立功吧。一个上战场就是为了杀敌立军功,一个是先活命再立军功,输赢几乎一目了然。农战国策为秦国攻城略地提供了几乎取之不尽的粮草和用之不竭的士兵,这样的后勤才保证了秦国的屡战屡胜啊。
02 连横
1)张仪破坏齐、楚纵盟。秦惠王时,秦国国力虽然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苏秦出面促成的六国合纵,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难以逾越。就在这时,张仪自告奋勇,以600里商於之地成功忽悠楚怀王,骗其放弃齐楚纵盟,然后秦国成功与齐国连横。本是六国合纵长的楚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开始慢慢蚕食楚国。2)范睢远交近攻。其实和张仪的连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张仪连横的国家也可以说紧挨着的国家,而范睢所要结盟的国家是远处的齐国、燕国等。长平之战时,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远交近攻起作用了。赵国缺粮,曾求助于齐国,结果齐国一口就回绝了。长平之战后,燕国前脚慰问赵国,后脚数万大军压境。燕、齐两国落井下石,除了自己想趁着赵国疲敝来捡点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他们和秦国的连横。
燕、齐两国总以为远火烧不到自己身上,乐得做壁上观。可惜他们忘了,还有一个典故叫做唇亡齿寒。所以,当三晋、楚国先后倒下后,昔日的盟友立刻撕毁了盟约,不费吹灰之力就踏平了燕、齐两国。
03 使命和预言
从秦献公开始,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到秦王政共8代国君,他们皆牢记着一个使命:夺回秦穆公之时的河西之地。
除此之外,8代人的宵衣旰食也是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预言: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
04 引进人才
为了引进人才,秦献公废除人殉,秦孝公引进商鞅,秦惠王起用张仪,秦昭王任用范睢,秦王政举荐李斯。其实,不难发现那些重大的决策皆源自于这些客卿。而且,这一国策一实行便是150年。因此,吸引天下人才归附,也是秦国取胜的法宝之一。
结语
秦国能够统一天下绝非偶然。8代国君牢记一个使命,为了实现一个预言,并先后为此奋斗了150多年。
开放的用人*吸引天下人才归附,献言献策,前有商鞅变法解决了粮草和士兵的供应问题,后有张仪的连横、范睢的远交近攻有效瓦解了六国的合纵。
如此,试问谁还能挡住白起、王翦的铁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26
秦国之所以可以笑到最后,主要是因为前期通过变法,积累了很强大的实力,加上一个杀掠果断的君王。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27
因为秦国非常强大,国力强盛,能够进行两线作战而不落于下风,所以能笑到最后。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27
因为秦国懂得暗度陈仓的诀窍,还会挑拨离间的妙计,让六国陷入僵局。